炒股軟件公司歸納總結了打電話時各種客戶經常提出的問題。
記者在網上鍵入“炒股軟件”進行搜索,發現全國各地像這樣賣炒股軟件的公司有成千上百家。
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林義相在證券行業從業多年,他告訴記者,這些炒股軟件絕不可信。
“金股”是如何出籠的?
剛剛過去的這輪牛市,造就了一支龐大的炒股大軍,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1億3千萬個的股民,比2006年底多出了好幾千萬人,這么多新股民都想趕著牛市撈一把,不過,炒股畢竟還是個技術活,面對上千家上市公司,你怎么選擇?這是個難題,于是,很多新股民求助于各種炒股軟件,希望借助技術分析,發現屬于自己的金礦,可是,最近深圳一家專門做炒股軟件的公司卻被人罵做騙子,難道炒股軟件也能騙人嗎?
金股之王客戶:“你來,你給我出來,出來,快點啊,你說著沒用地。”
這幕場景發生在深圳市金股之王科技有限公司,這些情緒激動的人是該公司的客戶,他們為何如此憤怒呢?
金股之王客戶陳先生:“總共五萬塊錢,它都不能用,根本就不能用。”
陳先生,來自河北,聲稱花5萬元購買了金股之王炒股軟件。
金股之王客戶馬先生:“我是5萬5千8百元,他們說找經理,我也不認識哪個是經理。”
馬先生,從浙江義烏趕來,自稱花了55800元購買了金股王產品。
這一天,共有十多個像陳先生和馬先生這樣的客戶來到公司,他們從全國各地趕來,紛紛說上當受騙了。
以前我們只聽說,那些在股市上信口開河,亂放消息的股市黑嘴被股民罵做騙子,深圳這家金股之王軟件公司怎么也被罵成騙子呢?畢竟,在很多人看來,軟件當中那些技術曲線是應該不會說謊的,然而,幾位金股之王用戶告訴記者,所謂的炒股軟件不過是個噱頭,我們再來看看他們的經歷。
炒股軟件也會“信口開河”?
肖女士是金股之王的用戶,今年1月份的一個晚上,她無意中看到了金股之王的廣告,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肖女士撥打了廣告上的電話,但電話沒人接聽,之后,她也沒有把這事兒放在心上,但是,第二天上午,一個陌生的電話打了進來。
金股之王客戶肖女士:“他說您打我們電話是詢問股票還是詢問軟件,我說只是好奇而已,他就笑了笑,然后他就詢問我的股票,我告訴他之后,他就說,啊,你怎么會買這樣的股票,你這不是找錢虧嗎?你看我們今天老師介紹的又漲停板了。”
按照金股之王電視廣告的推薦,肖女士買了一些股票,起初還真有效果,賺了一、二千塊,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里,肖女士頻繁接到推薦金股之王炒股軟件的電話,先前嘗到甜頭后,肖女士有些動心了。
公司推薦的金股之王炒股軟件,這個軟件共分股王先鋒、金股王一等四個級別,價格從每年6800元到59800元不等,公司宣稱這些軟件能夠監測到股市大盤的主力資金流向,在第一時間內讓股民知道如何去買賣手中的股票,級別越高、價格越高的軟件,提供的信息越機密、越準確,甚至能將重點運作的潛力股票提供給用戶。在公司業務員的極力推薦下,肖女士最終選擇了級別最高的炒股軟件金股王三,每年服務費59800元。
金股之王客戶肖女士:“他說本來是五萬塊的,半年二萬五給你打八折還送你一千塊吃飯他說。”
花了24000元,買了金股之王高級別的炒股軟件,公司還聲稱能提供內幕信息,黑馬股票,肖女士心想以后炒股肯定穩賺無疑了,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肖女士卻料想不到。
金股之王客戶肖女士:“半個多月也沒人理我,我就一生氣去到他們公司了,我說你們怎么這樣交了錢就不搭理人,然后他們就給了我一支股票。”
記者:“買的情況怎么樣?”
金股之王客戶肖女士:“虧了,虧了好多。”
陳先生也是金股之王的用戶,他說自己購買金股之王產品的經歷和肖女士差不多,就這樣,陳先生一共花了5萬元購買金股之王炒股軟件,在金股之王公司,前來要求退錢的客戶告訴記者,他們購買金股之王炒股軟件的費用少則幾千元,多則幾十萬元。
炒股軟件月創2000多萬利潤為何一夜間關門歇業?
僅憑幾個電話,這些股民就紛紛解囊,拿好幾萬甚至幾十萬元心甘情愿去買金股之王的產品,實際上,這個金股之王軟件有這么大誘惑力,并不是它有多高明,只不過這家公司就是借著賣軟件的名義,在收取高額服務費,推薦股票,那么,深圳這家金股之王軟件公司到底有沒有從事證券咨詢業務的資格呢?
據員工們講,公司一直是一個叫孫勝的人負責,采訪當天,他們通過各種方式也沒能找到孫總,在公司的一間辦公室,記者發現了一份股權轉讓協議書,協議書上的公司法人叫王忠娟,占公司90%股份,另外一位公司股東也就是公司負責人孫勝,占公司10%股份,在今年4月15日,孫勝以一塊錢的價格將10萬元的股份轉讓給了一個叫王江濤的人,那么王江濤是什么人呢?孫勝為何要以一塊錢的價格將10萬元的股份轉然給他呢?正當客戶和員工為找不到公司負責人發愁時,一位中年男子要求和記者見面,因王江濤自稱是公司負責人,從各地趕來的客戶紛紛要他退貨還錢,然而,面對客戶們的質疑和聲討,王江濤并不覺得理虧。
王江濤:“我現在看到的合同是購買軟件的合同,打錢的單據,收錢,合同上寫得很清楚,他購買的是這個軟件,我們不承擔他虧損等等這些。”
在產品確認書上,記者發現的確寫著,公司不承諾該軟件100%的使用成功率,不承諾證券投資收益,對于這一點,客戶們卻并不認可。
金股之王客戶:“當時他口頭承諾我們,在一個星期之內就能把賣軟件的錢收回來,而且今后還有黑馬推薦給我們。”
金股之王是否存在欺詐行為?它在工商部門是否登記注冊了呢?記者找到了當地工商管理部門。
工商局工作人員:“它是成立于2006年5月28號,2000年8月24號變更為了現在的公司的名稱,深圳市金股之王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是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的技術開發和銷售,還有就是國內貿易進出口廣告等等業務。”
記者:“包不包括股票進行咨詢呢?”
工商局工作人員:“沒有包括。”
工商部門表示,針對金股之王是否存在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目前他們已立案調查,但是否是從事非法證券活動須經證監部門認定,從深圳證監局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金股之王并沒有取得相關部門的資質認定。
隨著金股之王被媒體曝光,越來越多的用戶上門要求退貨還錢,深圳當地的工商部門和證監部門正在對金股之王公司進行進一步調查,這家先前是一個擁有200多員工,靠賣炒股軟件,月創利潤2000多萬的企業,在客戶前來要錢的第二天,卻馬上關門歇業了,金股之王究竟是用了怎么樣的魔法?它發財的秘訣到底是什么?
小胡,金股之王公司先前的員工,他告訴記者,自己是今年3月份,在深圳人才市場上,被金股之王公司的招聘廣告“想不想挑戰自己,想不想拿高薪,如果有興趣的話月薪過萬也不是夢”吸引了,但讓小胡沒想到,他輕輕松松就過了面試關,可第二天,當他接受培訓時,發現事情有些不對頭。
小胡說,在接受培訓時,公司給每人發一本電話營銷術語,簡稱話術,公司要求每一位員工在熟背話術上的每一句話后,方可上崗。
唐光明,深圳晚報特稿部記者,他曾以應聘者的身份在金股之王呆了9天,唐光明說,在這個話術里,詳細地歸納了每一次給客戶打電話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說服不同類型的客戶,其中的客戶問題匯總,在行業內部被稱為出單圣經,因為這里歸納總結了打電話時各種客戶經常提出的25個問題。
在這個所謂的出單圣經上,記者看到,如果股民提出你們的軟件能不能保證我100%賺到錢?業務員的回答是這樣的:先生,小姐,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我們這套軟件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客戶賺錢的概率都非常高,至少85——90%,你看這段時間我們在電視上推薦的某某股票,短短的幾個交易日,就大漲了百分之多少,這么好的股票及績效,你難道還擔心賺不到錢嗎?怎么可能賺不到錢呢?你還猶豫什么呢?
如果股民提出:你們公司有沒有內幕消息給我?話術上的答案是,內幕消息肯定會有,根據你購買軟件的價格,得到的資訊也不一樣,價格越高,得到的資訊肯定越多,越準確。話術還特別強調,回答股民提問時,一定要講故事,因為只有講故事,才有說服力,才能讓股民信服。
林義相:這些炒股軟件絕不可信
金股之王炮制出一份出單圣經來應對客戶,實際上,這份縝密的圣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頭一天客戶提出了新問題,圣經里沒有,到了第二天,公司就會把新問題的答案給增加進來,那么像這樣的電話術是不是金股之王一家公司獨有的秘籍呢?記者也了解到在深圳,不止金股之王一家在欺騙股民。
小王,2006年進入銷售炒股軟件行業,先后在金股之王等三家公司干過電話營銷業務員,小王說,他所呆過的幾家公司,每個業務員一天要打150——200個電話,目的只有一個,盡量勸說股民購買公司的炒股軟件。
每天打打電話,月收入上萬元,除了一本通話秘籍之外,這些業務員在打電話時還有那些技巧呢?
小胡:“通常咱們說客戶都是對的,但他們給我們灌輸的思想是客戶永遠都是錯的,股民就是賤民你可以罵他,你罵他而且你罵的時候很多股民他不會掛電話的,他會等著你罵。”
唐光明說,不僅打電話有技巧,在產品報價上也是有訣竅的。
唐光明:“不能報兩個相近的價格,比如說兩萬九千八,你就不要報三萬九千八,有兩萬九千八的話你就報個五萬九千八,一個很高、一個很低,量在中間你沒辦法,那怎么辦呢?那就這樣吧,給你折中,做個半年的,五萬九千八做個半年,三萬塊錢,也比一年的那個要掙錢掙的多,至于到最后不行了,再升級嘛,升級補錢就行了,就這樣。”
唐光明在金股之王培訓時,公司發的工作牌,姓名唐亮,在金股之王公司唐光明的名字怎么就改成唐亮了呢?
唐光明:“有兩種解釋,有人說是名字寫錯了,有人說是,我們業務員中間都知道,就是為了防止客戶找我們麻煩。”
小王:“他用一個化名,可以說以后出什么事情他可以聯系不到你,虧了就虧了,這是公司給我們傳授的概念,不用擔心股民虧,擔心現在你這個月做了多少業績,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利潤,你能收入多少?不要擔心股民,這是公司的常在耳邊教訓的一種話語。”
小王告訴記者,憑他在這個行業呆的時間和經驗判斷,在深圳其實遠不止金股之王一家公司在欺騙股民。
小王:“大概營銷模式就是賣炒股軟件給你,但是絕大部分百分之百的公司,我不敢說百分之百,據我了解他是賣炒股軟件,因為你不能做證卷咨詢,你沒有這個資質。”
那么賣炒股軟件的公司,會不會非法進行證券咨詢呢?深圳電視臺記者給我們提供的一段視頻資料,在一家公司,十幾個員工正在不停的打著電話,為了證明公司是正規的,工作人員出示了公司的營業執照,但在經營范圍這一欄中,清楚的寫著不允許做投資咨詢。
在其他賣炒股軟件的公司,記者注意到,這些公司的工作人員如出一轍,都表示是通過各種關系得到了上證所的數據信息,他們的炒股軟件能及時準確監測到主力資金流向,能給股民帶來很好的收益,這些公司面對股民把自己的炒股軟件說得如此神奇?那么,這些公司里的負責人或工作人員他們會不會用自己的軟件炒股呢?
記者:“王總你個人炒不炒?”
深圳金股之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江濤:“我不炒,我從來不接觸股票。”
記者:“你的親戚朋友呢?”
王江濤:“有。”
記者:“那他們有沒有用這個軟件?”
王江濤:“我沒看過。”
在這些兜售炒股軟件的廣告上,“擒黑馬”“識牛股”等極具誘惑力的廣告語隨處可見,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林義相在證券行業從業多年,他告訴記者,這些炒股軟件絕不可信。
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林義相:“就從我現在了解到的一些炒股軟件的情況來看,我個人覺得沒有任何一個建股軟件或者炒股軟件能夠給你提供一個合適的一個投資建議,我想一個總的觀點就是不要相信任何簡單的一個軟件,或者一個投資的建議,因為在這個市場上面,沒有任何人可以確切的告訴你,哪一只股票下面是要漲還是要跌,除非他有重大的內幕信息,但根據內幕信息做交易是違法的。”
近幾年,隨著股市逐步回暖,一些自稱能夠發出買入、賣出信號的炒股軟件,也就是通常所說“薦股軟件”廣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報紙,電視,廣播和網絡上,2007年股市行情火熱,各種炒股軟件更在市場上走紅,而有關炒股軟件的騙局也頻頻發生。
去年7月份我臺《中國法治報道》欄目報道了上海第一例專家薦股詐騙案,原告吳女士,聽信了股來鑫公司工作人員的說辭,花5萬元成為了該公司的會員,購買了該公司的炒股軟件,在使用一個月之后,吳女士發現,自己購買的軟件也只不過是普通的行情軟件,當她找上門時,股來鑫公司卻已經人去樓空。
我臺《經濟信息聯播》欄目曾報道過:大連一位梁先生在收看電視廣告后,花3380元購買了一套“操盤手炒股軟件”,10天之后,梁先生發現這個軟件并不像宣傳的那樣神奇,要求退款,可是商家卻不答應,無奈之下,梁先生只好將去當地消協投訴,消協的工作人員說,這種情況也只能是和經營者進行協商。
大連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他承諾的話,只能按他承諾的走,該退的退,不按承諾的走,或者他不承認,說這個可以退的話,只能走別的途徑,比如說仲裁委員會,或者向法院起訴。”
記者在網上鍵入“炒股軟件”進行搜索,發現全國各地像這樣賣炒股軟件的公司有成千上百家,這些公司要么以科技公司注冊,要么以網絡公司注冊,那么,該如何根治一些炒股軟件欺騙投資者的事情發生呢?
林義相:“我想這個問題一方面是證券監管部門的事情,但只有證券監管部門是做不到的,因為這里涉及到我們整個的一個商業的環節和商業的法律法規,對于有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他賣給了消費者,他做一些虛假的廣告、宣傳和銷售他們是有責任的,也許這里更多的應當是工商、公安,我覺得整個社會,同時特別重要的是消費者和購買者,他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做股票的話,不要想著很簡單的,輕易的暴力的方式,不要聽人家一句話,不要看人家給出一個結果,不要想這些,這樣的話,最后吃虧的是自己。”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現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只有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商品時,權益才受保護,而炒股軟件,并不屬于消費類商品,是股民以盈利為目的購買的,因此在上當受騙后,購買者的權益不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針對這種現狀,林義相也呼吁股民對炒股軟件應有一個清醒地認識,通過正規的渠道來獲取信息、進行操作。
林義相:“我想,投資應當有清新的一個認識,如果這些軟件,真的能夠給你提供黑馬的話,那么他自己就去買這些黑馬了,他何必這么辛苦的來編軟件賣給你軟件呢?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買的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不要抱著去很容易買到一個軟件,就能幫他炒股發財的這種想法。”
半小時觀察:股市有風險 騙局更要防
中國已經進入理財時代,隨著股市的風起云涌,1億3千萬股民的心情也跌宕起伏。一些不成熟的股民把股市當成了一夜暴富的夢想天堂,眾多信息服務公司則把這些不成熟股民當成了肥肉,虎視眈眈。宣稱能夠及時準確監測到主力資金流向的所謂炒股軟件的出現,迎合的正是股民自身的不成熟心理。
股市中有句諺語:誰能預知未來三天行情者,必將富可敵國。然而中國股市“大仙”之多,難以勝數,有宣稱能向客戶提供黑馬者,有宣稱能夠通過所謂的炒股軟件向股民提供機密信息者。被忽悠的股民,除了血本無歸之外,更有價值的收獲應該是去重溫一下這句股市真言。
然而,單純責怪受騙上當的股民心理不成熟,似乎也不公平。所謂能夠及時準確監測主力資金流向的炒股軟件等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個騙局,但為什么這些并不高明的騙局能夠堂而皇之地躲過監管部門和一些媒體的眼睛,并且通過廣告等形式向社會大眾“廣而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