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短暫的沉寂之后,基金專戶理財業務將正式走到前臺。據悉,中國證監會已基本批準了嘉實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公司等9家基金公司開展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的資格,相關的業務資格牌照將于近日發放。
超乎此前市場預期,監管層首批即批準了9家基金公司的試點資格,其推動基金專戶理財業務快速發展的熱情不言而喻。同時,這跟目前市場出現深幅調整的背景應不無關系。次貸危機在全球深層次爆發之后,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證券市場紛紛暴跌。而受次貸危機直接影響相對較小的中國股市,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縮水。據相關統計,今年1月份中國A股證券市場的跌幅在全球位居第二。
作為積極的監管者,監管層當在股市過熱的時候提示上行風險,同樣,也應在股市蕭條的時候,采取措施防止非理性的暴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只有在證券市場健康、穩步發展的前提下,投資者、上市公司和監管層才能實現多方共贏。正是意識到目前潛在的非理性下跌可能,證監會在短期內迅速推出首批9家基金專戶理財業務,為市場提供利好的因素。
事實上,對于早已成為市場主力的機構投資者來說,基金專戶理財不僅僅帶來創新的業務選項,同時也意味著原本面向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公募基金可以和私募一樣單獨服務特定投資者,市場主流的公募基金將由此轉型為資產綜合管理機構。這不僅有助于推動公募基金收益的增長,也可能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公募基金發展的人才流動問題,即基金經理受利益驅動,“從公募向私募跳槽的問題”。畢竟,監管層的正式批文下來之后,綜合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能根據特定理財服務收取盈余提成。
對于大額資金擁有者來說,基金專戶理財的面世,為其在原有券商專戶理財之外開辟了新的投資空間。相對于券商而言,基金更直接面對證券市場投資業務,其在專戶理財方面的能力與經驗,相比券商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專戶理財不同于傳統的公募投資和基金投資顧問,大額資金擁有者既能享受到基金專業理財的服務,同時也具備了較高的投資自由度,可以說是上述兩者優點的結合體。
因此,監管層一次性地給予多家基金公司開展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的資格,既是證券市場不斷發展過程中的探索,也是結合當前特定市場背景所作的政策安排,其用心不難理解。
當然,基金專戶理財的面世,亦有其兩面性。拋開其他不言,單就專戶理財的“先驅”——券商專戶理財業務來說,也是經歷了重重磨難方才撥云見日。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歷史上,券商專戶理財曾經扮演過不光彩的角色。人們一度將券商專戶理財與挪用客戶資金、違規利益輸送等同視之。時至今日,發生此類事件的潛在風險因素依舊沒有消弭,即便是宣稱最為理性的基金經理們,也有將基民利益轉為己有的沖動,如在暗中挪用客戶賬面資金為自己牟取私利。
更為嚴重的是,基金公司不同于券商之處,在于其直接面對廣大中小散戶投資者。出于利益的誘惑,基金經理或可以通過在公募和私募之間進行買賣操作實現由公向私的“利益輸送”。散戶投資者事實上很難有效監督基金經理們的行為,并對其進行質詢,尤其是在公募部分不出現虧損,或保持微利的條件下。但通過“利益輸送”,基金經理們則可將私募部分充分做大,并從中分享更多的盈利。盡管“利益輸送”行為只是可能的風險,但警示著基金專戶理財中可能出現的道德危機。
此外,基金專戶理財也同樣需要市場培育的漸進過程。按照試點規定5000萬元以上的專戶業務來看,短期內很難出現“熱捧”行情,畢竟行業的營銷模式和運營的品牌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從即將成為基金專戶理財業務重點開展對象的國有資金來看,整體規模最大的是社保基金,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而企業年金整體還處于推進階段,單戶和總規模都比較小,發展仍有待時日。在這一漸進的過程中,監管層的相關政策應及時作出調整。
上述問題是否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將成為未來基金專戶理財業務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內幕交易行為,不能創新出合理的制度安排,那么基金專戶理財前途難言樂觀,公募基金的中小投資者資金難保安全。為這一業務的健康發展計,更為投資者的利益與整個市場的發展計,基金專戶理財業務當審慎推進,相關方面也應設置好“防火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