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公布的《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暫行)》征求意見稿里,自然人明確可以成為券商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客戶。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繼基金公司專戶理財之后,券商也有望正式介入一對一的民間資金理財市場,私募市場將逐漸迎來正規軍的大量加盟。
所謂券商定向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指證券公司接受單一客戶委托,與客戶簽訂合同,根據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通過客戶的賬戶管理客戶委托資產的活動,客戶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委托資產可以是現金、債券、資產支持證券、證券投資基金、股票、金融衍生品或者中國證監會允許的其他金融資產。這種理財模式本質上與目前民間流行的接收帳號、投資管理的私募活動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去年末,中國證監會頒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以及《關于實施<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標志著基金公司專戶理財試點工作即將正式展開,從而拉開了基金介入私募業務的序幕。在業務類型上,試點階段先允許基金管理公司開展5000萬以上“一對一”的單一客戶理財業務。盡管有關規定并沒有把自然人排除在外,但業內普遍認為,由于5000萬的門檻相對較高,這一私募業務的目標客戶應主要以公司法人為主。
而根據此次券商資管業務實施細則的征求意見稿,證券公司開展定向資產管理業務,接受單個客戶委托資產凈值的最低標準應當符合中國證監會的規定。證券公司可以在該最低標準的基礎上,提高本公司客戶委托資產凈值最低標準。一些券商資管部門的負責人表示,在此前內部征詢意見的一份初稿里,最低標準被定為800萬元,本次正式公布的征求意見稿沒有對最低標準作出明確界定,但從業內的反饋來看,未來最低標準應該不會高于800萬元,甚至可能大大低于這一標準。
“個人定向理財業務的需求很強,很多自然人客戶都向我們征詢過相關內容,但由于相關法規沒有明確,所以我們公司一直沒有開展這項業務”,滬上一家創新券商的資管部負責人稱。他表示,隨著未來規定的明確,券商除了已有的機構定向理財業務之外,有望在個人大戶私募業務方面迎來大發展。而有關專家指出,與目前流行的民間私募理財行為相比,券商和基金作為正規軍,在風險控制、投研實力和管理水平上無疑有著較大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