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號文:證監會要求基金公司切實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
44號文束縛了基金公司盲目擴容的手腳
上海某合資基金公司昨天公告稱“旗下基金準備組成一個攻守兼備的基金組合,并于近期開展限量發售”,然而該公司今日卻發布公告稱,“由于市場環境不合適,公司的基金組合不再發售。”時過一天,市場環境便出現180度的大扭轉,這與證監會發布的44號文脫不了干系。
股指震蕩,監管部門不斷的“窗口指導”已升級為正式文件下發。早報記者拿到了基金業昨天開始加緊學習的44號文,即《關于進一步做好基金風險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該份通知對基金銷售、基金經理交易目前存在的問題作出“定性”,并明文嚴厲禁止。據悉,各大基金公司目前正在晨會中組織學習44號文,并根據通知要求作出相應的反應。有些公司取消了事前已經安排好的投資者見面會,有些公司則叫停了基金的持續性營銷計劃。
基金公司“五大罪”
“這些話本來關起門來說說無所謂,但現在有了44號文就不一樣了,還是不說比較好。”一位基金公司副總昨天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根據從各基金公司收集的信息,早報記者此前也曾經對基金公司被要求關注流動性、“窗口指導”只賣不買、基金經理被要求謹慎言行等相關情況進行報道。
相關報道見報后,便有深圳某基金公司電話通知記者,根據公司對監管政策的學習,該公司在上海組織投資者見面會的計劃已經取消,其基金經理接受記者采訪的安排也同時取消。
然而,由于沒有明確具體的文字規定,對于窗口指導意見的理解,各基金公司各執一詞,監管部門的“三令五申”在資金逐利的市場面前,似乎沒有完全見效,一紙文書已于11月2日成文下發,并提出“最近一個時期又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
對于“新現象”,監管部門主要列舉了五個基金業已存在的問題。其中兩個從基金銷售出發:基金管理公司脫離自身管理能力盲目追求規模擴張,利用一些可能誤導投資者的方式開展持續營銷活動;部分銷售機構銷售基金時未能充分揭示投資風險,進行不正當競爭。
另外三個則從投資方面做出指責: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片面追求業務排名和短期收益,忽視流動性風險;部分基金經理參與短線交易,基金投資換手率較高;部分從業人員公開發表對市場走向、個股價格的不當評論等。
結構調整之憂
44號文出臺后,各基金公司昨天晨會進行學習,一些基金公司人員則私下對嚴控基金規模的監管政策表示不理解,也有市場人士擔心基金規模調控會給市場帶來結構性扭轉調整。
目前,監管部門收緊了新基金發行的審批,自9月5日以來,市場已連續兩個月無新基金發行,而老基金持續性營銷則在被“軟收緊”后,此次在44號文中被明文限制。
根據44號文,“對于限定基金銷售規模的營銷活動,公司應采取比例配售等有效措施,切實履行向基金持有人的承諾;對于新基金募集、基金封轉開、拆分、限量銷售等營銷活動,公司應在發布公告或相關宣傳推介材料之日起六個月內保持基金規模控制在投資人承諾的范圍內。”
該項政策出臺后,有些基金公司已作出表示,其公司旗下的基金拆分計劃目前不得不暫時取消。
深圳某基金公司高管對于監管層對基金銷售行為的限制表示不理解:“基金銷售規模、銷售方式都應該是市場行為,監管部門應該監管的是在銷售過程中的違規現象,如果基金規模過大、基金公司管理能力跟不上導致基金凈值表現受限,市場自然會淘汰基金公司,監管部門為什么總這么操心?”
也有市場人士對基金發行受控現象表示擔心:“去年年底開始由于新基金發行受限,喜歡新基金的基民只能自己入市,導致了上半年的垃圾股、題材股行情,直到‘5·30’股民轉基民之后,市場才出現扭轉。現在,市場再次出現基金斷檔,是不是會再次出現結構性調整?”
市場漲跌兩難
據悉,不少基金公司的投資行為近日收到了監管部門的“電話指導意見”。
一位基金經理告訴早報記者,近日已有同行向其表達苦惱:由于基金規模增長較快,其管理的基金不得不持續買入股票,然而,其不斷買入行為已經收到監管部門的電話指導,“關懷”其最近是否買得有點頻繁。
據悉,在44號文中規定,基金公司應關注各基金組合中現金、債券、股票等的配置情況、持股集中度和單只股票的投資價值及估值風險,加強流動性風險的評估和壓力測試工作。“本通知下發后,各公司應結合市場狀況和自身管理能力制定流動性風險控制方案,我部將適時予以抽查。”
對于44號文的出臺,一些投資者對市場表示謹慎。一位讀者告訴早報記者,在新華社對44號文報道出現后,其已將手中股票全部清倉,“小心一點比較好。”該讀者表示道。
而對于目前的市場行情,一位基金公司投資人士表示:“從熱點看,市場的主線仍然是圍繞人民幣升值,對金融地產類公司加以追捧,而對鋼鐵、有色等行業則選擇了減倉。整體上講,市場交投較淡,大市值公司表現優于小市值公司。市場整體維持著脆弱的平衡,既不甘心就此結束行情,又缺乏追高的勇氣,呈現一個漲跌兩難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