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意險將告別20元全國統一定價 保監會告誡各保險公司放棄僥幸心理
中國保監會今天宣布,該會已于近日下發通知,改變了過去以條款和費率管制為主的監管手段,廢止行業指導性條款,將航意險(航空意外保險)產品的開發權和定價權交給保險公司。該通知將于12月1日起施行。
業內人士預測,這意味著持續多年的航意險20元保40萬的統一定價將走向市場化,未來航意險價格可能下降。
航意險是1989年根據國務院第28號總理令《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壞賠償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開辦的。其保險期限從被保險乘客踏入保單上載明的航班班機艙門開始,到飛抵目的港走出艙門為止。
自航意險開辦以來,無論是人民銀行還是保監會作為監管主體,均以條款和費率監管為主要手段。當時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與民航總局、國務院法制辦一起研究制定了最早的航意險產品,分5種費率,即3元、5元、7元、9元、11元分別保1萬、2萬、3萬、4萬、5萬元。之后費率及保額逐年調整,到1998年,人民銀行頒發了保額20萬元、保費20元的統頒條款,同時廢止各保險公司原有航意險條款。
2003年年初保監會廢止統頒條款,公布了行業指導性條款,費率是20元,保額40萬元。這一指導價一直到今天。
最近的一些報道,披露了航意險的暴利和黑洞,引起了人們對航意險的關注。報道稱,現在銷售的航意險,售價高達20元,批發價僅3元。不過保險公司表示,大部分利潤落入了代理公司口袋,保險公司并沒有賺多少錢。
“各公司的航意險產品同質性較強,導致保險公司的工作重點,主要是打價格戰,而不是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和改善服務質量。”太平洋壽險有關負責人說,航意險銷售渠道的同質性,使得各公司爭奪對代理機構的控制權,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代理費不斷上升。
保監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保監會長期以來高度關注這一市場,并連續出臺了多個規范性文件,但規范手續費競爭和市場秩序的效果并不理想,還抑制了保險公司的經營自主性和改善管理服務的積極性。
保監會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強航空意外保險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給了保險機構更多創新的空間。《通知》還要求保險公司加強渠道管理,實現公司內部電腦聯網、電腦出單和實時管理,確保客戶信息資料能完整及時地記錄在業務管理系統,禁止手工出單,防止保費流失和假保單、撕單埋單現象。
此外,《通知》鼓勵保險公司開發不同期限的乘坐飛機或者其他交通工具意外險種,豐富產品體系,滿足社會公眾多種需求。
保監會主席助理陳文輝說,航意險經營出現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固然有渠道依賴性強、保險公司惡性競爭的原因,但歸根結底是因為保險公司風險意識淡薄、公司內控機制出了問題。有些公司過于冒險,甚至在經營包括航意險在內的短期意外險業務時出現了賭徒心理。因為國內航班事故率極低,航意險業務幾乎是穩賺不賠的。
數據顯示,1996年至2005年,中國民航飛機百萬起降架次事故率為0.23,這些事故還不一定都有人員傷亡的事故。目前,中國民航全行業無論從運行天數還是飛行小時計算,都已經創造了中國民航歷史上最長的安全周期。
“沒有事故,大家都會賺錢。但是如果有幾個航班掉下來,恐怕國內保險公司將賠得一塌糊涂。”陳文輝以美國“911”恐怖襲擊為例說,誰也不會想到會有兩架航班被挾持去撞樓,也沒有人想到世貿大廈會以這種方式倒塌(樓里的金融精英們都購買了巨額保險)。各保險公司為此向遇難者支付了近400億美元賠款,但沒聽說哪家保險公司因為這次恐怖襲擊賠付而破產。
“這說明人家再保險工作做得很好,分散了風險。”陳文輝說,在中國,恐怕保險公司更愿意獨自承擔風險,以便賺取高額利潤。根據《通知》,各保險公司應根據航意險業務特點做好再保險安排,可以切實提高消費者的保障程度,并降低保險公司經營航意險的僥幸心理。
“《通知》只是打響了航意險改革的第一槍。”保監會有關負責人今天透露,保監會還將開展一系列規范航意險市場發展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工作。(郭永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