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國務院法制辦《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部被稱為上市公司監管“基本法”的條例,解決了目前上市公司監管中存在的難點和突出問題,完善了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手段。
“此前的監管制度和手段大多仍停留在部門規章和監管政策層面,在執行效力上與《公司法》、《證券法》等國家法律之間層級跨度過大,缺乏必要的銜接。”管理層一位人士表示,通過條例的制定,可以強化監管手段,提高監管質量和效率,加強監管協作,構建綜合監管體系,營造良好的證券市場發展環境。
據悉,經過兩周的征求意見,國務院法制辦已接到不少反饋意見,其中有兩項內容存在爭議。
董、監事差額選舉
新《公司法》規定,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可以實行累積投票制。條例第十五條對此進一步作出了強制性規定,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在選舉或者更換董事或者監事時,實行累積投票制。
累積投票制,是指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或者監事時,每一股份擁有與應選董事或者監事人數相同的表決權,股東擁有的表決權可以集中使用。
“這樣的好處就是中小股東可以強行向上市公司派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與大股東派出的代表一道組成‘聯合執政’的董事會,這樣中小股東就可以在董事會中表達自己獨立的聲音,以抗衡大股東在公司董事會的‘一統天下’。”上海隆瑞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尹中余說。
“聯合執政”的董事會不可避免會帶來運行效率低、在關鍵時刻很難做出重大戰略決策等問題,不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目前絕大多數經濟發達國家已不再將累積投票制度作為強制要求,而是由公司股東可以根據需要自愿選擇。
為配合累積投票制的推行,條例還進一步要求上市公司董、監事選舉實行差額選舉。條例第15條第2款規定,“按照前款規定選舉董事或者監事的,董事或者監事的候選人數應當多于應選出人數,并以所得選票代表表決權較多者當選”。
業內人士指出,將差額選舉制度引入上市公司董事選舉也會產生問題。目前按規定,獨立董事人數不低于董事的1/3,如果在差額選舉過程中,大股東推薦的董事候選人意外落選,則公司控制權將會出現意外轉移,這對大股東顯然不公平,對上市公司的平穩發展也將構成威脅。
此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差額部分由誰負責推薦也將成為矛盾焦點,如果由大股東推薦,則選舉結果可能對小股東更加不利,違背了該項制度設計的初衷;如果由小股東推薦,則對大股東顯失公平,可能遭受市場力量的抵制。
有業內人士建議,將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鼓勵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在選舉或者更換董事或者監事時實行累積投票制”,刪除差額選舉內容。
反收購措施
條例第九十七條規定,“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的,由中國證監會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在相關的情形中,之一就是“采取反收購措施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實際上,在一系列關于上市公司的監管法規中,對上市公司設置反收購措施都持謹慎態度,比如新修訂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于上市公司董事會反收購措施的監管,主要是為了保證其與董事、高管誠信義務的平衡。
比如之前反收購措施中的“金色降落傘計劃”,是為保障董事、高管自身利益而提出,就與相關精神不符;而對于一些嚴重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和股東權益的行為,如短期內惡化公司財務狀況的“焦土政策”等,基本都被否定。
但是,業內部分人士認為,反收購措施的實施手段、目的、效果均有不同,因此不宜籠統反對上市公司設置反收購措施。
“根據受益群體的不同,上市公司利益可分為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職工利益和股東利益;大股東利益和小股東利益等,在很多情況下以上利益關系是存在明顯矛盾的。”尹中余說。
他舉例分析,比如收購方進入后大幅度裁減員工損害的是職工利益,受益的是股東利益;收購方將上市公司資源大量用于短期資本運作有利于上市公司短期利益和當前的公眾股東利益,但對上市公司的長期發展可能構成致命傷害。
在不同的情況下,董事會究竟是聽之任之,還是積極組織反收購,不宜設定統一的監管標準。本報記者 于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