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發行,要么企業債券發不出去,要么就是一發就亂,或者一收就死。
股市一片向好的形勢下,管理層將目光聚焦在了企業債上。
“近年來,商業銀行擔保規模越來越大,擔保債券受到商業銀行資產戰略管理條件的約束,如果不進行進一步的改革,企業債券發行空間會受到很多制約。”作為企業債的主管部門,9月27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在北京的一個論壇上說。
建立破產還債退出機制
徐林稱,目前企業債面臨著的首要問題是市場化退出機制不健全。他解釋,所謂市場化退出機制是指債券不能按期兌付時,按照市場化運行方式解決償債資金的來源、風險和損失由誰承擔的機制。
雖然目前我國已建立擔保還債機制,但徐認為,這本質上只是風險的轉移。目前,我國還缺乏受法律保護的破產還貸機制,企業債券兌付困難時,主要是靠政府幫助。這實際上隱含著非常大的道德和社會風險。
而在制度建設方面,徐林稱,應該重點建立健全市場化退出機制,建立破產還債退出的機制。他介紹,企業債券市場化退出機制,包括了破產還債機制、擔保還債機制、抵押資產還債機制。
他認為,在產品層面上,首先還是要繼續發行擔保債券,不斷完善擔保債券的機制。其次,要推進抵押債券的發展,以流動性較好的資產為抵押發行抵押債券,當發行人不能按時兌付債券的時候,可以通過變現抵押資產來落實償債資金。再次,要進一步擴大信用債券,選擇更多的優勢企業在信用評級的基礎上,發行無擔保信用債券,提高信用債券的比例。
此外,還要建立允許債權人申請發債企業破產還債的機制。在債券存續期內,當發債企業出現經營問題,債券可能產生兌付風險的時候,應該允許債權人向法院提出要求發債企業破產申請,保護債權人的權利。
企業債暫不適合放開發行
發行管理的制度不夠完善是企業債的另一難題。
徐林稱,在企業債的發行程序上,審批環節過多,程序比較耗時,手續也比較復雜,發行的節奏也不夠合理,產品結構也比較單一。
“抓緊修訂出臺《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是當務之急。”他指出,現行條例的部分條款已經不適應發展的需要,如企業債發行審批程序分為下達規模和審批發行兩個環節的規定,這也影響到審批程序的簡化。目前《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已經基本修改完畢。
此外,徐稱,還要大力發展企業債券的交易職能,建立一個有效率的交易市場體系。
目前,我國企業債券主要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證券交易所的債券市場交易。徐認為,應該逐步開始柜臺交易,形成多層次的債券市場體系,為投資者提供更多變現和分散風險的通道。
此前,市場有觀點認為應該完全放開企業債的發行,由目前這種審批制改為注冊制,不再要求擔保,完全依靠信用評級、信息披露和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技能和控制風險能力,擴大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風險完全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但徐林表示,這是一個發展目標,但在我國市場約束機制,信用體系,財務制度,法律體系和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比較大差距的情況下,完全放開企業債券的發行,結果并不一定會很好。“要么企業債券發不出去,因為投資者都要買擔保的產品。要么就是一發就亂,或者一收就死的情況。” (蔣云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