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個北京市民因為食用涼拌螺肉而感染上“廣州管圓線蟲病”的消息被媒體廣泛報道之后,福壽螺在短時間內“名聲大振”,“誰還敢賣福壽螺啊!除非他生意不想做了。”一個飯店的老板笑著告訴記者。根據媒體的調查,福壽螺現已在各地的水產市場基本絕跡。就在人們關注因福壽螺而揭開的有關食品安全漏洞時,專家們卻更為擔心福壽螺這個來自南美洲的外來物種可能引起的生態災難,而福壽螺事件只是外來物種入侵的冰山一角。隨著中國的大門日益開放,外來物種入侵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
“不僅僅是管住吃的問題”
由于全國各地的水產市場對福壽螺進行封殺,從食品安全角度來看,福壽螺帶來的危害可能會就此打住。當《環球時報》記者把這個情況當成好消息告訴中國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萬方浩研究員時,出乎記者意料的是,他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現在許多養殖戶都在養殖福壽螺,一旦不能吃了,許多養殖戶就可能選擇放生,而放生之后將會造成更大的生態危害。”萬方浩說,現在不僅僅是管住吃的問題,還要趕緊出臺措施控制養殖場,避免福壽螺被放歸野外。據悉,福壽螺的養殖目前主要集中在江西、廣西等地。僅在江西瑞金一個市,就有100多家福壽螺專業養殖戶。突如其來的全面圍剿福壽螺行動對于這些養殖戶來說是一個嚴重打擊。記者電話采訪了一個江西的養殖戶,他告訴記者,自己養福壽螺已經有5年了,一直沒有出現什么問題。可現在就連老客戶也全都不來買了,萬不得已也只能放生了。
10多年前,正是一些福壽螺養殖戶的放生給東南沿海多個省市造成了長達數年的嚴重生態災害。上世紀80年代,我國廣東等省的養殖戶開始從國外引進福壽螺,后來因為市場回報太小,一些養殖戶將福壽螺放生。不料由于沒有天敵,再加上繁殖能力驚人,福壽螺迅速侵占了廣東、廣西、福建、上海、江蘇等地。剛孵化不久的小螺就能啃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的秧苗。
據媒體報道,今年,廣西250萬畝農田遭受福壽螺襲擊。8月初,廣西發動24萬多人參與滅螺大戰。經過一個月的滅螺,才初步控制了福壽螺災害。據當地植保部門介紹,目前部分田間公共地帶的水溝、池塘邊等福壽螺的繁衍滋生地,還沒有得到及時治理,福壽螺仍會隨流水進入農田為害。
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有1000億
福壽螺是國家環保總局所列的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之一,“類似福壽螺這樣的外來動物還有很多,比如小龍蝦、牛蛙以及外形可愛、被當作寵物的巴西龜等等,還有各種外來植物,比如沿著三峽向下游擴散的紫荊澤蘭、瘋長的水葫蘆以及引起枯草熱疾病的豚草等,它們對于我國生態環境的危害往往被低估了。”萬方浩說。18年前,萬方浩就開始研究外來入侵生物,他現在更擔心的是如果國人認識不夠,這些外來生物將在未來造成更大的損失。
就在廣西為滅螺而戰的時候,河北省卻在開展另一場戰爭——消滅黃頂菊。黃頂菊也是來自異國他鄉的“生態殺手”,暫時還不知道它是通過什么渠道來的。和許多外來生物一樣,黃頂菊繁殖能力強,擴散速度快,植株根系發達,高大的植株和釋放的化學物質嚴重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目前,河北邯鄲等5個市都不同程度發現了黃頂菊,面積10余萬畝,重災面積2萬畝。
萬方浩告訴記者,目前入侵我國的外來生物有400多種,其中危害較大的有100余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我國就有50余種。“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有1000億人民幣!”萬方浩十分肯定地說。
據農業部的統計,近年來入侵我國的外來生物正呈現出傳入數量增多、傳入頻率加快、蔓延范圍擴大、發生危害加劇、經濟損失加重等不良趨勢。近10年來,新入侵我國的外來入侵生物達20余種以上。我國已經成為遭受外來入侵生物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中國科學院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外來物種有三種入侵途徑:有意識引進、無意識引進和自然入侵。而在我國,50%的外來入侵植物是作為有用植物而引進的,25%的外來入侵動物是有意引進的。
外來入侵生物對農業、林業等相關產業產生著深遠的負面影響。一些入侵物種還是新疾病的病源,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外來入侵物種一旦形成優勢種群,將不斷排擠本地物種并最終導致本地物種滅絕,破壞生物多樣性,使物種單一化;更甚者,將導致生態系統的物種組成和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徹底破壞整個生態系統。
連南極洲也遭遇了外來物種的入侵
外來生物入侵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今年3月份發表報告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南非、印度和巴西每年因為外來生物入侵而蒙受的損失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8月3日,《環球時報》曾報道了中國大閘蟹在歐洲引起恐慌的消息。一涉及到外來生物的問題,許多國家都是如臨大敵。
美國馬里蘭州的克羅夫頓,一個湖邊貼著警告說:“你見過這種魚嗎?”上面的照片是一條大魚,像蛇一樣的頭上長著尖尖的牙齒。底下的說明寫著:“這是來自中國的北方蛇頭魚(中國稱為黑魚),并非馬里蘭州本地物種。如果這種魚進入我們的生態系統,可能會引起嚴重問題。”實際上,在馬里蘭州的水域里發現的成年蛇頭魚很少,但是州政府管理野生動物的部門和公眾都非常關心這件事。
同樣,美國的本地物種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引起了相同的麻煩。例如,美國西部的一種玉米根上的蟲子就被一架商用飛機帶到貝爾格萊德,后來一直在歐洲心臟地帶的農場中“大吃大喝”。美國一位科技作家巴斯金說,全球貿易的發展帶來了物種入侵問題的增長。“貿易發展了,但是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就是,運貨的板條箱帶來了隱藏在那里的一種觸角很長的甲蟲,叫天牛。這種甲蟲爬出來,在芝加哥和紐約大街的樹上安了家,咬死了居民區不少可愛的樹,鬧得怨聲載道。”
就連南極洲也遭遇了外來物種的入侵。據媒體報道,北極的蜘蛛蟹、多種無脊椎動物和雜草已經在南極安營扎寨。人類向南極周圍島嶼引入了200多種非本土物種,這將造成災難性后果。
防治外來生物入侵要有一個國家整體規劃
外來生物入侵問題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早在兩年前,由農業部牽頭,經過中國、英國、美國等6個國家、3個國際組織等專家的探討,發布了《中國外來生物入侵預防與管理的國家發展策略行動框架報告》。該報告確立了未來10年的總體目標。
據了解,我國已經建立由農業部等多個相關部門參加的全國外來生物防治協作組,成立了外來物種管理辦公室。
但近來連續大規模暴發由于外來物種入侵引發的生態問題表明,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有專家指出,以前在對外來生物入侵的治理中,為追求“立竿見影”的短期效果,許多地方未經過任何科學的論證和必要的試驗,就普遍采取從國外引進天敵和替代物種的方式。這樣的做法風險很大,因為很容易導致新的生物入侵。另外,由于外來入侵生物問題牽涉到多個部門,中央政府出臺的政策經常沒有被真正落實。談到這個問題時,萬方浩有些激動,他說:“不少問題,我們每年都在呼吁,中央領導也很重視,可是批示的內容到了一些部門,總是被擱置。”
這幾年,萬方浩和他的同事們一直在呼吁政府制定關于外來入侵物種的法律。他告訴記者,美國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入侵物種法》,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都有專門的法律,加拿大則制訂了“外來入侵物種戰略”來保護生態系統。目前在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中,與生物入侵有關的只有相關檢疫法,這些法律對防范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缺乏健全而有力的規定。
萬方浩表示,關于外來物種預防與控制,要有一個國家整體規劃。美國有一個外來入侵物種國家委員會,每兩年提出一個規劃,怎么預防?怎么控制?都寫得很清楚。此外,關于外來入侵物種的認定問題,也需要成立一個專家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