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雙重標準證明其只在乎利益并不在乎道德
按照Google自己的高調標準,Google本身是一個高舉道德大旗的魔鬼。2008年印度22歲的IT專業人士Rahul Krishnakumar Vaid因為在Orkut網站寫下“我恨索尼婭甘地(I hate Sonia Gandhi)”而遭逮捕。Orkut是Google在印度的一個社交網絡網站。Google立即向印度警方提供了Vaid的Gmail電子郵件信息。 Vaid被起訴了違反了印度刑法第292條和信息技術法第67條,在網上社區發布辱罵印度國大黨領袖索尼婭甘地的內容。如果被判有罪,他將可能要入獄5 年,罰款10萬盧比。Google聲稱:Google致力于保護用戶隱私,但Google必須遵守所在國的法律。
這還并不是第一起印度政府在Google幫助下逮捕其公民的事件。2007年11月也有一位名叫Lakshmana Kailas K的網民也是在Google的Orkut網站上張貼了一張褻瀆印度教圣人Shivaji的圖像,印度官方要求Google提供該網民的IP地址, Google完全配合,這位印度網民隨后被印度政府逮捕,并遭受毆打。更為不人道的是該網民在印度監獄里被強迫用同一個碗吃飯和撒尿。更出乎預料的是事后證明該網民是被冤枉的。
Google關閉在華業務對中國網民影響有限
正如前面述及,中國網民上Google其實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中文站點Google.cn,另外一個就是Google的全球網站Google.com。而后者才是中國網民進入Google網站的主要途徑。Google.cn本身對中國網民無關緊要。即使Google退出中國市場,其實也就是關閉 Google.cn,再多就是關閉在華研發。這對網民影響并不明顯。更不是有些文章恐嚇說:Google關閉中國網站會讓中國網民孤立于互聯網之外。
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唐駿說:“這對中國網民是無所謂的,但這將是他們做出的歷史上最蠢的決定,放棄中國等于放棄半個未來世界!”
當然說一點影響都沒有也是不可能的。至少還有極少部分中國網民在用Google.cn網站。收到波及Google的Gmail服務業完全可能被中國政府切斷。但Gmail的電郵服務的替代者多得數不勝數。
總之,Google退出中國市場,只是退出在中國的經營。并不代表中國成為互聯網的孤島。
網絡監管中國政府并不是唯一一家
美國政府在911事件后出臺愛國者法案。這個法案以防止恐怖主義的目的擴張了美國警察機關的權限。根據法案的內容,警察機關有權搜索電話、電子郵件通訊、醫療、財務和其他種類的記錄;減少對于美國本土外國情報單位的限制;擴張美國財政部長的權限以控制、管理金融方面的流通活動,特別是針對與外國人士或政治體有關的金融活動;并加強警察和移民管理單位對于居留、驅逐被懷疑與恐怖主義有關的外籍人士的權力。這個法案也延伸了恐怖主義的定義,包括國內恐怖主義,擴大了警察機關可管理的活動范圍。美國甚至允許不經許可,執法機關就能監視公民通訊。
加拿大的個人信息及其電子文件法案本身就允許執法機關在法律許可范圍內調查個人信息。2007年加拿大媒體報道,執法部門正在爭取不經許可而進入公民私人信息的權力。同樣在 2007年,一條新的法案要求加拿大的互聯網服務商和手機服務商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向警察即使提供用戶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互聯網地址等。
根據加拿大CBC網站報道,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和瑞典都有類似的法律條款。
英國2000年的調查權力規范法案就明確要求互聯網服務商安裝相關系統來幫助執法機關追蹤電子通訊。
Google高調退出中國可能不單純
2010年1月7號,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在國務院請吃飯。這是一場小規模的晚宴,規模雖小,來客卻都是通訊科技界的重量級人物。客人名單上有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Twitter聯合創始人杰克·多爾西(Jack Dorsey)、微軟首席研究與戰略官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以及Mobile Accord 總裁 James Eberhard, Cisco 的行銷總裁Susan Bostron, 紐約大學教授 Clay Shirky, Personal 個人民主組織創始人Andrew Rasiej等。這是美國國務院利用信息技術來推進美國外交目標的努力的一部分。
沒過幾天,在2010年的1月12日Google就跳出來。Google是否在為美國政府的政治目的服務呢?大家拭目以待。如果Google成為美國政府的政治打手,那中國政府對其政治約束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