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近年來,高中“出國班”在北京、上海、無錫等大中城市紛紛亮相。這些“出國班”盡管年收費高達10萬元左右,但家長和學生仍趨之若鶩。
家長們為什么競相把孩子送進“出國班”?重點高中爭辦“出國班”是否涉嫌擠占公辦教育資源?“出國班”對國內中學和高等教育體制帶來哪些沖擊?圍繞一系列疑問,“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追蹤調查。
重點中學:爭辦“出國班”仍難滿足需求
“我們今年畢業的中學生,絕大多數已拿到美國排名前50位高校的錄取通知書。”據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梁宇學介紹,該校是北京市較早開辦中外課程合作項目的公立學校。他們創辦的中美高中實驗課程項目班,從2008年至今已招生三屆,共計183人。
像首都師大附中一樣,國內大中城市重點高中辦“出國班”漸呈燎原之勢。據記者了解,僅在北京,就有北京四中、十一學校、北大附中、人大附中、北師大實驗中學等多所重點高中辦了中外課程班。這些“出國班”收費不菲,每年學費少則8萬元,多則14萬元。
“我們開辦這類項目班,目的是為我國高中課改向縱深發展提供經驗。”梁宇學說,學校立足探索國際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引進了國外先進課程和先進教學方法,培養具備學術潛能、國際視野、創新意識等綜合能力的“國際一流優秀高中生”。
首都師大附中的“出國班”與美國德懷特中學合作辦學,中美課程比重為1∶1,學生既要學習中國高中課程,又要學習美國高端高中課程和大學先修課程。兩所中學分別頒發畢業證。
“對中國高中課程的學習,要求達到會考水平。以會考為目標和以高考為目標的學習性質不同,二者差距在于有沒有題海戰術。”梁宇學說,“以會考為目的,能釋放出一半的學習時間。這些學時正好由美國課程充填,使學生有能力提前消化大部分去美國學習的困難。”
據了解,首都師大附中每年的錄取分數線在530分左右,而上中美高中課程合作班的學生分數線最多可降30分,但要求英語成績優等。“項目班推進三年來,每年招生人數遞增,現在只能控制人數,因為滿足不了需求。”梁宇學說。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近年來我國中學生留學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留學生由以前的本科畢業,繼而本科一二年級,發展到高中留學,甚至初中、小學出國留學,出國“低齡化”漸成趨勢。學生和家長:我們為什么繞過高考“獨木橋”?
在首都師大附中“出國班”,記者旁聽了高二年級的微積分課,發現是純英語教學,外教詼諧幽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興趣很濃。
班內一位高中生坦言:“在國內,經常有大學生當保姆、當淘糞工之類的新聞曝出,感覺國內一些高校學術氣氛不濃、缺少社會實踐活動、缺少創新能力的養成教育等。這讓我們覺得上了大學用處不大。”
該校“出國班”一些學生家長認為,發達國家的教育體制比較成熟,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更尊重學生個體特點。“社區服務也算學分;學習態度也算學分;和老師的答案不一樣,但只要自圓其說也加分……這樣的教育,讓人感覺你被尊重,很快樂。”
“讓孩子選擇高中‘出國班’,就是為了繞開國內高考。”北京市民李先生的女兒去年進入美國匹茲堡大學分校讀書。他說,孩子學習成績中游,如果參加國內高考只能考取一般高校。而除了北大、清華等少數名校,國內不少高校課程老化、管理落后,已淪為“成年人的托兒所”。
一些家長還表示:“許多國外高校可以考多次,選一個最好成績;而國內高考一錘定音,孩子壓力太大,身心備受影響。我們不想讓孩子過這樣的生活。”
梁宇學等名校負責人說,中國是“大國辦教育”,要實現不同層次教育的精細化,需要時間。近年來,對教育需求的多元化,催生了不同的辦學模式,國內高考的“獨木橋”被逐步打破,應視為教育改革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