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一 小升初比考大學難
昨天早上7時半不到,等著辦理小升初回海淀入學手續的家長就排起了隊,最早的凌晨4時半就到了,只為讓孩子盡早“落聽”。
“還要填志愿?”審核通過的家長,拿著戶口或居住地所在服務片的派位學校名單,一陣驚呼。“孩兒他爸,是報理工附,還是海淀實驗中學呀?”“咱這片有北航附和北醫附”……家長紛紛掏出手機,緊急磋商。
很多家長只填了最想上的學校,其他志愿一律空著,頗有點高考報志愿“不服從分配”的架勢,但按照要求,需要所有志愿都填滿。
“家就在學校隔壁。”一位家長認真地在志愿條上寫下“備注”,“這可沒用,電腦哪看得見呀。”工作人員笑著搖頭。“我就想讓孩子上這學校。”家長有些不好意思。
雖然海淀每年一志愿的錄取率能超過70%,但很多家長第一志愿都聚焦在理工附、交大附、首師大附等名額有限的名校上。“填志愿也要看招生計劃,這么扎堆,很難如愿。”工作人員提醒。“這小升初,怎么比考大學還難?”家長無奈地感嘆。
現場二 跨區入學家長不畏“折騰”
“我這300萬花值了。”孩子在西城上學的張先生很得意自己去年的“英明決策”。一年前,張先生聽說西山華府的配套學校是人大附中分校,毫不猶豫地交了定金,甚至為了盡早買下,還答應了開發商三居搭一居的“搭售條件”。不到一年,不僅房子從每平方米1.7萬元躥升到3.5萬元,而且開發商還專門有人負責業主孩子的入學事宜。
部隊軍官王先生雖然辦完了手續,但一點也沒覺得輕松。王先生的孩子小學四年級以前一直在北京,但他們卻不知道進“牛校”需要上培訓班,直到發現班里38個孩子,有37個都在上培訓班時才著了急,趕緊催孩子補課,結果小家伙開始厭學了。王先生只能無奈地把孩子送回江蘇老家上學,希望能在當地上個名校。但計劃趕不上變化,“今年江蘇也電腦派位了,能不能上好學校難說。這不,我又準備把他辦回來了。”王先生說,“不怕折騰,只要孩子能有個好學校。”(記者 劉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