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在外留學人員掀起新一輪回國浪潮。那時的海歸是個令人仰視的名詞,標簽上都打著“高級”的烙印。但目前留學大軍的擴大,使得海歸也越來越多。這樣海歸的求職競爭也加大了。為此,記者采訪了留學回來的趙楠和Kevin。
[故事一]
“英語差生”留洋回國后托遍關系,暫時解決飯碗危機
趙楠當初到澳洲去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恰恰是他英語很差。
趙楠原來在杭州某大學念傳媒專業,大多數課程都能及格,唯獨英語,拼了4年竟連三級都過不了,結果畢業沒有學位證書。于是父親就命令他到澳洲去留學。
在澳洲學了一年的傳媒后,他抽空回了次國,發現他學習的知識和國內現狀根本不接軌,就業單位也對他的理論不感興趣。一年半后,他趕緊轉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前后3年時間,花了四五十萬元,趙楠最大的收獲就是游遍澳洲。
去年,趙楠畢業回國了,看看大學同學,3年前已經工作的人,居然有人都已經是單位中層了。
而他不得已當起了某銀行的信用卡推銷員。沒過多久,他自己就覺得落差太大了。
他還是靠著父母的老情面,要去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落腳。
他并不樂意被人當做海歸,甚至把此作為一種奚落,女朋友也不想找,“事業愛情都是低谷。”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