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全國高校累計獲得科研經費1300多億元,其中一半來自與企業單位合作研發項目的經費。教育部部長周濟27日說,高校要全面融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踐,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
周濟27日在高校服務地方發展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各高校要牢固樹立立足地方、依靠地方、主動為地方發展服務的意識,克服忽視成果轉化、忽視服務地方的思想傾向,把高校中蘊藏的巨大的知識、人才優勢和創新能力不斷轉化為國家的利益、社會的財富、人民的實惠。高水平大學要做到“頂天立地”,既要能站在關系國計民生全局的重大課題前沿,直接服務國家目標,又要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造福人民群眾;既要能站在學術的巔峰,又要能不斷回答和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在會上指出,高校要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解決影響區域發展的重大關鍵科技問題;要搭建區域科技創新平臺和產業化平臺,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地方特色產業集群的形成;要把科學研究實踐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高校豐富的教學師資和培訓資源的作用,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持。
高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構建區域創新體系過程中具有巨大優勢。據了解,全國有61.7%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35.3%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在高校。38.7%的兩院院士在高校。“十五”期間,全國高校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75項,占全國授獎總數的55.07%;國家技術發明獎64項,占全國授獎總數的64.4%,還打破了我國連續6年無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局面;國家科技進步獎433項,占全國授獎總數的53.57%。
近年來,我國高校具有應用前景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培育了方正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和電子出版系統、同方威視集裝箱檢測系統、“農大108”玉米新品種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產業。44個國家大學科技園,目前已成為高校科技成果和科技企業最重要的孵化平臺。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高校研究人員占全部研究隊伍的90%,占有80%的研究成果。(記者呂諾 姜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