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大學畢業生中興起實習熱潮,有著較為完善的實習體系的大公司,成為大學生向往的掘金之地。不少用人單位有著系統專業的實習生培訓,針對實習生實行人性化管理,不少大學生在進入企業實習的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有的也因此而獲得留在企業的機會。現在不少企業已經把實習生項目作為為企業尋找人才,充實“血庫”的機會,很多大學生也因為實習而敲開“就業之門”。
近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
眼下,大學畢業生數量成倍增長,而社會所提供的就業機會遠遠不能滿足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和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的《關于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比去年增加了75萬,增長率為22%,而全國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預計約為166.5萬人,比去年實際就業減少22%。這意味著,將有近六成的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
調查顯示,個人能力(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不足以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有24.14%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9.8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
另外,高達52.14%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大學生就業的因素。而且,在這一點上,來自大中城市的學生和來自農村的學生并沒有什么大的差異。針對用人單位的訪談也表明,缺乏工作經驗是大學生與其他就業群體相比一個明顯的劣勢。據調查結果顯示,有41.6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在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1.29%。
實習期間易顯露真實實力
在新浪網對5296名大學生的調查中顯示,28.4%的大學生會到意向單位實習,33%的大學生會選擇兼職打工。46.3%的大學生認為實習對于未來的就業是非常重要的,47.7%的大學生則認為比較重要,二者相加超過90%。
千龍研究院院長周科進指出,“大學生到企業實習通常有三種類型,即教學補充、職業嘗試、就業預備。其中就業預備實習,是企業和學生雙方的目標共同指向‘就業’。企業為的是儲備人才,通過實習精挑細選入職人員;學生為的是通過實習提高操作能力,與企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方便就業。”
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實習就業為他們提供了挑選適用人才的機會,企業可以通過在一定時段考察實習生而為企業培養和儲備優秀人才。例如,IBM推出了“青出于藍計劃”和名為“藍色之路”的實習生項目,網羅了一批國內頂尖高校的優秀學生,從這幾年情況看,大概有30%的學生有可能最終進入IBM。新浪網人力資源總監段冬介紹:“我自己也帶過實習生。通過E-mail,他們提出在校學習過程中的疑惑,我們會給出一些指導性的幫助,包括告訴他們看哪些參考書,以及對于專業相關的一些問題,企業是用什么方法處理的。在這個建立“工作伙伴”的過程中,我們會真正找到潛在的候選人。實習結束后,50%的實習生會留下來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
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場上成熟的人才十分有限,同類的公司都在這個有限的人才庫里尋找人才,競爭十分激烈,最有效的辦法是自己培養、發現人才。與之所見略同的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負責人也認為,傳統的招聘方式需要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內對候選人做出準確的評估,但是受面試時間和方式的限制,有時難免出現偏差,以致一些面試時表現非常優秀的候選人,進入公司后并不適合這個崗位。與之相比,實習生計劃的考察和磨合作用,能讓候選人多方位充分展現自我,也能讓企業做出更全面真實的判斷,挖到真正的金子。
如何敲開“就業之門”
小周是一名研二學生,目前在一家IT公司實習,對自己的定義是開朗隨和、銳意進取。他告訴記者,最初選擇進入企業實習主要是考慮個人的實際情況,由于自己是應屆生,從大學到研究生一路讀書走來,缺少實際的個人工作經驗,真正結合實際工作的團隊協作能力不足,現實的人際交往經驗也較匱乏。在公司實習的幾個月里,通過對公司一個項目的開發和研究不斷提高了自己進行實際研究能力,受益匪淺。
和小周的想法相同的實習生不在少數,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實習過程中充分展露才華,為自己贏得在企業就職的機會。那么,企業在考察實習生的過程中看重他們的哪些素質,大學生實習的時候又應該怎樣做才能為自己贏得機會呢?
聯眾世界招聘負責人張先生表示,“大學生在實習前往往不具備工作經驗,所以進入企業實習的過程也是他們和企業全面接觸的一個過程。企業在考察實習生的過程中,會比較關注實習生最基本的幾個素質,即責任心、自信心、抗壓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
“不少大學生之前和社會接觸不多,實習過程中難免遇到失敗和挫折,這時候很容易失去信心,無法正常工作,這說明該實習生抗壓能力差,還需要進一步的磨練,否則在今后不能勝任本崗位的工作。而在一個大學生身上是否具備團隊合作意識,是企業考察實習生的一個重要內容。一個集體、一個團隊往往會因為一個人而影響業績,團隊合作意識關系到實習生能否融入集體,深刻領會企業文化。(記者 梁燕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