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
殘疾人是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格外關心的特殊困難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況、社會地位,是衡量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志。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年-2010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今后5年殘疾人事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突出了政府責任、長效性與分類指導原則。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殘聯副主席、黨組書記王新憲說,《綱要》為未來5年殘疾人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綱要》出臺前曾八易其稿
《綱要》的起草8易其稿,并經過多次調研、論證,聽取了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文件內容豐富、周全,各項配套政策均通盤考慮。
據了解,《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年-2010年)》的起草始于2005年。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提出,“制定好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是關系殘疾人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一件大事,是2005年殘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這一要求,殘工委秘書處從2005年上半年,就開始著手《綱要》的調研和起草工作。
王新憲介紹,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在充分研究和論證的基礎上,于2005年成立了專門工作班子,起草《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及其配套實施方案》,經過8易其稿,在9月中旬才完成了初稿。
為積極爭取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初稿提交國家發展改革委,得到了發改委的高度重視,并予以采納。
王新憲說,此后,殘工委秘書處分別召開了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殘聯主要領導同志參加的研討會和各類殘疾人專門協會會議,廣泛聽取各類殘疾人和殘疾人親屬的意見。并發送初稿到國務院殘工委成員單位和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殘聯及中國殘聯全體主席團委員征求意見。
同時,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力量對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執行情況進行普遍自查和總結的基礎上,國務院殘工委組織對遼寧、湖北、寧夏進行了檢查。“十五”計劃執行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成為制定“十一五”發展綱要的一個重要依據。
此后,又就《綱要》的起草情況向回良玉副總理作了專題匯報。根據回副總理的指示,殘工委秘書處進一步充實完善了“綱要”征求意見稿,形成了審議稿。
2006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年-2010年)》。溫總理作重要講話。會議指出: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實施5年來,殘疾人事業取得了明顯成績。會議要求“十一五”期間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著力推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6月初,《綱要》經國務院批轉各地、各部門貫徹執行。
“十一五”綱要特點鮮明更加科學
與以往的4個殘疾人事業國家計劃相比,“十一五”綱要作為一個宏觀的發展綱要,作為一個由國務院批轉的事業發展綱要,更加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突出了政策性和指導性。王新憲說,按照中央的要求,此次出臺的“綱要”有一些新特點。
首先一點,強調“以人為本”,加大對貧困殘疾人的扶持力度、努力解決貧困殘疾人在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住房等方面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
在康復方面,將著力開展康復救助,探索貧困殘疾人康復和醫療保障制度;在教育方面,要將殘疾人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建立健全助學金制度,將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切實列入政府優惠政策范圍,對接受高級中等以上教育的貧困殘疾學生,減免有關費用,優先提供助學金和教育貸款。在扶貧和社會保障方面,扶持1000萬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基本解決溫飽;幫助中西部地區100萬名農村適合參加生產勞動的貧困殘疾人接受實用技術培訓,完成32萬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任務。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措施,依法將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探索智力殘疾和重度殘疾人的安養問題。實施“分類救助”,適當提高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
其次,更加注重殘疾人事業發展長效機制的建設。《綱要》除規定殘疾人事業各個業務領域的具體任務和措施以外,特別提出了建立長效發展機制的問題。
一方面,《綱要》強調了政府在殘疾人事業中的主導作用,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殘疾人事業的領導,將殘疾人工作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殘疾人工作協調機構的綜合協調作用。與發展殘疾人事業相關的各部門,要將有關的殘疾人工作納入職責范圍,各司其職,加強配合,密切協作,形成新時期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長效工作機制;各級財政要將發展殘疾人事業的經費列入預算,加大投入,給予保證。
另一方面,《綱要》也強調了殘疾人工作中的社會責任,要求堅持社會化的工作方法,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思想,營造全社會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風尚。《綱要》還要求加強法制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基層工作,加強殘疾人工作者的素質培養,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的工作者隊伍。要激勵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鼓勵殘疾人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創造社會財富,實現人生價值。
最后,更加注重分類指導,統籌不同地區和城鄉殘疾人事業發展。與其他社會事業一樣,殘疾人事業發展中,明顯存在著地區和城鄉之間的不平衡。針對這一現實,《綱要》明確對不同地區殘疾人事業發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東部地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率先使殘疾人走上小康生活之路;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要抓住中部崛起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會,加快發展;西部地區要切實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加大工作力度,實現殘疾人事業跨越式發展。“要幫助中西部地區農村貧困殘疾人接受實用技術培訓,掌握脫貧致富的一技之長。”
此外,《綱要》把殘疾人工作納入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中國的殘疾人有3/4生活在農村,貧困殘疾人絕大部分也在農村。黨中央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決策,為做好農村殘疾人工作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解決好農村貧困殘疾人扶助、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和殘疾人醫療、養老保障等問題,縮小城鄉之間殘疾人工作的差距,將成為“十五”期間的殘疾人工作的一個重點。
“十五”綱要的實施成效顯著
據了解,此前《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的完成順利,給廣大殘疾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王新憲說,近五年來,殘疾人生存狀況進一步改善,素質普遍提高。殘疾人康復服務的受益面迅速擴大。對殘疾人來說,康復是終身的需求。“十五”期間,一批重點工程的實施,使630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這相當于“八五”、“九五”期間殘疾人康復人數的總和。
殘疾人受教育權得到更好保障。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進一步提高,盲、聾、弱智兒童少年入學率平均提高到80%;近60萬人接受職業教育。
殘疾人就業和社會保障狀況進一步改善。殘疾人不僅與健全人一樣享有平等的就業、擇業、獲得勞動報酬和收入的權利,而且應當得到特別的扶持、優惠和保護。五年間,200萬農村殘疾人實現就業,城鎮新安排殘疾人就業167.3萬。截至2005年底,中國農村殘疾人就業人數累計已達1800萬,城鎮殘疾人就業人數達到463.6萬。殘疾人的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國共有700余萬殘疾人得到各種形式的社會保障。上海、天津、遼寧等地按照分類救助的原則,對重度殘疾、一戶多殘等特困殘疾人給予了特別扶助,提高了他們的保障標準和水平。殘疾人失業登記工作逐步開展,對失業殘疾人員制訂了優惠扶持政策。
殘疾人扶貧開發取得新進展。農村貧困殘疾人是扶貧開發的重點。“十五”期間,殘聯與政府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幫、包、帶、扶等專項扶貧活動,使727.9萬農村貧困殘疾人的生活得到改善。
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日益活躍。目前,全國地級和地級以上城市有殘疾人文化活動場所1700多個,體育活動場所1000多個。特殊藝術和殘疾人競技體育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去年,舞蹈“千手觀音”亮相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轟動全國。五年里,殘疾人運動員在各類國際比賽中共獲得676枚金牌。在雅典舉行的第十二屆殘疾人奧運會上,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取得了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雙雙第一的優異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
此外,社會各界更加關心和扶助殘疾人群體,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進一步改善,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逐步深入人心。目前,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殘疾人事業,助殘志愿者隊伍逐漸壯大,全國已建立助殘志愿者聯絡站12萬個,登記在冊的志愿者近300萬人,受助殘疾人226萬人。
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十五”期間,建設部、民政部、民航總局、教育部、交通部、鐵道部、中國殘聯等部門聯合或單獨制訂修訂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配備標準》等文件。全國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商場、醫院、賓館、影劇院、博物館、機場、車站等公共建筑物及居民住宅,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無障礙設施。
中國殘疾人事業的國際影響進一步擴大。五年來,我國全面參與國際殘疾人事務,與國際殘疾人組織和有關國際機構建立并發展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保障和促進殘疾人權利的實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際殘疾人人權狀況的改善不斷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國殘疾人事業的成就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樹立了我國重視人權保障和社會發展的良好形象。2003年12月,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鄧樸方榮獲聯合國人權獎,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在促進和保障人權方面獲得成績的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