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義務教育法的修訂有望今年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
昨天召開全國人大《義務教育法》修訂座談會,如何界定各級政府分擔義務教育經費的法律責任,如何建立合理的經費投入機制,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和各方代表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來自全國各地的21位全國人大代表應邀參加了的座談會,他們在今年3月的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領銜提出了修改《義務教育法》的議案。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共有740名全國人大代表參與提交了22件議案,建議修改《義務教育法》。
國務院法制辦在教育部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修訂送審稿)》的基礎上,經過3次修改,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座談會上,21位議案領銜人與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部和教育部等部門領導就征求意見稿發表了意見。
據介紹,征求意見稿由原來《義務教育法》的18條增至95條,涵蓋了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提高教育質量問題,義務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均衡發展問題,家庭貧困學生、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殘疾兒童平等受教育權問題,以及課程和教科書問題等社會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
參加座談的代表普遍認為,現行義務教育在財政投入機制存在三大問題: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總量嚴重不足,義務教育投入責任承擔主體分工不明確,義務教育公平公正和非均衡發展問題突出。他們認為,義務教育關乎民族素質,政府應切實承擔起義務教育投入的責任。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邢世忠表示,從目前征求到的意見看,如何建立教育經費的投入機制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不少人認為,法律中應規定國家制定義務教育辦學標準、教師編制標準和教師工資標準,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義務教育經費應由各級政府分擔,按各級政府的財政實力合理確定分擔經費的比例;各級政府的分擔責任要明確,以便于社會監督和政績考核;義務教育經費在明確規定主要由政府分擔的同時,仍要調動社會捐資和舉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積極性等。
邢世忠說,就如何具體規定各級政府的分擔責任,各地還提出了多種方案,如按經費支出項目分擔,按經費支出項目加比例分擔,按東、中、西部經濟發展狀況分擔等。此次討論,重點就是研討如何建立一個由各級政府承擔的、合理的經費投入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市長譚仲池認為,由于全國相當比例的縣區財政仍屬“吃飯財政”,財力不足,不應由縣級政府主要承擔義務教育投入職責。一些人大代表提出,應按各級政府的財政實力合理確定分擔經費的比例。就全國來講,應該由中央拿大頭,省級拿中頭,縣級拿小頭。同時,各級財政的義務教育經費要單列,以防止被挪用和擠占。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胡平平認為,這次征求意見稿對經費投入保障的規定還應當進一步細化。她以該省阜南縣為例,當地按教師編制缺口近4000人,但是7年來未新進過一位中小學教師,在職的教師隊伍中卻有600多名超過退休年齡的老教師“超期服役”。“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就是當地財力不足,而上級對下級財政轉移支付中對義務教育的投入責任不明確。”胡平平說。
當前,中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中小學生近1.8億人。義務教育被視為涉及利益人群最廣的社會公益事業之一,此次《義務教育法》修改意義重大。據邢世忠透露,修訂工作有望于今年12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進入一審。(程剛)
中新網 2005年8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