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胡錦濤首倡包容性增長 或寫入十二五規劃

2010年09月28日08:45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包容性增長 生產性服務業 政府價值 胡錦濤主席 增長過程 胡錦濤強調 和諧社會 中國經濟周刊 亞行 科學發展觀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嘉賓

莊健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

馬曉河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湯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鄧聿文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

包容性增長

具有不同內涵

《中國經濟周刊》:“包容性增長”作為一個新概念,目前并沒有人給予準確的定義。您怎樣理解“包容性增長”?

莊健:亞行當時在中國提倡“包容性增長”,比較重要的一個觀點是:保持較快經濟增長的同時,增長也要是可持續的、協調的、更多關注社會領域發展的。

這種增長不是單純的經濟增長,而是考慮到其他方面,尤其是社會領域的,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夠享受到這種發展的成果。

馬曉河:我理解的“包容性增長”,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經濟增長應該是互相協調的。

從國內講,首先是和諧增長、科學增長。其次是對低收入人群有利。財富分配應該是公平的,不要造成貧富差距,大家都在增長中獲得利益。第三,這種增長應該有利于社會發展、公共服務和精神文明建設。

從國際講,“包容性增長”應該是A國增長了,不應該去損害或者抑制B國,不要給對方帶來危害;國家跟國家之間應該是協調、和諧的增長,是共贏和多贏的,應該有益于多方。

湯敏:我理解的“包容性增長”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含義,包括環保、和諧社會等諸多方面的改變,但我認為,最核心的含義,就是經濟增長讓低收入人群受益,最好是讓其多受點益。比如怎樣增加勞動者的收入占整個GDP的比重,怎樣增加工資收入,這些就是“包容性增長”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當然還包括怎樣增加農民的收入,因為這些人群是收入分配中比較弱勢的部分。

胡錦濤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提出這一概念,應該是向外界傳遞一種信息:中國現有的發展方式、發展模式是需要改變的,說得嚴重點,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各個方面都要包容性增長。

鄧聿文: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向外界傳遞一種信息和價值導向,即中國及世界的經濟增長方式都需要改變,所以提出了“包容性增長”。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有各種各樣的弊端,如果再不改變,當前與未來的任務與目標都會面臨著壓力。

其實“包容性增長”不僅僅是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還要作為一種價值導向,向全社會倡導這樣一種理念,就是應該像溫家寶總理所說的,要讓人民過上一種很幸福的、有尊嚴的生活,這就是“包容性增長”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不是原來過多地強調GDP的增長。

實現包容性增長,

政府的價值導向很重要

《中國經濟周刊》:應該怎樣做,才能實現“包容性增長”?

莊健:“包容性增長”和我國提倡的“科學發展觀”和“協調發展”、“和諧社會”都是一致的,具體到經濟領域和調整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都是有共同點的。如果能做到這些,也就能夠最終實現“包容性增長”。

中國的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這些目標都是很明確的,在具體實現的過程中,需要排除一時或者局部的困難,沿著正確的方向,去實現這個目標。這些需要更多地去討論、形成共識,采取有關的改革發展措施去推進。

馬曉河:首先,我國應該盡快地轉變和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優化、升級產業結構。

其次,要多發展服務業,特別是一些新興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

第三,要加快推進城鎮化。任何一個國家要實現現代化,要實現社會的繁榮富強穩定,都應該實現城鎮化,只有這樣,中產階級或者中等收入者人口才會增加,社會才會形成一個中間多、兩頭少的“橄欖型結構”。這樣,社會才能增加消費,只有消費占主流了,穩定才有堅強的保障,社會才能進步。

第四,應該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系。尤其是調整政府、企業和老百姓的收入分配結構關系,讓老百姓的收入增長快一點。此外,還要調整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之間的關系,讓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得更快一點。

第五,政府下一步還應該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增加投入,尤其是應該加快在貧困地區、農村地區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

湯敏:“包容性增長”跟“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相比,有更多的量化指標,也更具體了。“包容性增長”最終要惠及更多的貧困人口,惠及更多的勞動者,惠及到社會的大多數,讓他們的收入增長要比一般人更多一些,這些將變得更加明確。

“包容性增長”不但量化了GDP,而且提出GDP是怎么分配的。而衡量各地的經濟和產業發展狀況,就要看在發展的過程中,在以人為本方面,對人的影響有多大,貧困人口、工薪階層的收益有多高,他們的增長比GDP的增長更高還是更低,這變成了一個非常清晰的、相對可以量化推動的事情了。

鄧聿文:我國要達到“包容性增長”,首先,是政府價值導向的引導。政府出臺的包括財政體制改革等各項措施等都要往這方面傾斜。政府的價值導向要改變,在收入分配等方面都要往弱勢群體方面傾斜。這樣才能使貧富差距縮小。

其次,資本也應該適當地向勞動力方面傾斜。一方面,資本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另一方面,政府應該賦予勞動者更大的權力,比如博弈的權力,否則單靠“資本家”的善行,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大多數是起不了作用的。

實現包容性增長

是全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和責任

《中國經濟周刊》:亞太經合組織21個成員之間,應該怎么配合來實現“包容性增長”?

莊健:國際社會有這么一種聲音和傾向,就是經濟面臨比較大的問題時,大家容易攜起手來;一旦經濟向好的方向發展,并相對穩定時,便都去考慮各自的問題了,共同應對困難或解決問題的合作意向就會有所減弱。在這個時候,應該推廣一種理念,去更多地尋求雙贏、多贏。

據我了解,對21個成員,“包容性增長”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大家都會朝這些方面共同努力,這對于亞太國家的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是有利的。

湯敏:和諧發展是國際社會都很關注的話題,各國之間的協調配合、合作有利于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使得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使得弱勢群體、貧困人口都能得到有效地保護。實際上,這里面包含了對投資、貿易、金融保護主義的反對。這些都是不利于“包容性增長”的。應該說,“包容性增長”不僅僅對中國,對全球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從全球范圍看,經濟發展也是為了滿足人們各方面的需要,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雖然發展比較快,但是否能夠利用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的老百姓,是值得關注的。

一般來說,“包容性增長”主要還是在一個國家范圍內;而各成員國之間的“包容性增長”,更多的是指,貧困的國家在全球的區域性增長過程中能夠受益更多。

   上一頁   1   2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