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近期部分農產品價格的波動,中國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馬淑萍女士認為,部分農產品在去年出現了種植面積和供應量的下降,而人們的消費需求卻沒減少。供需的不平衡是造成兩種產品價格上升的重要原因。
馬淑萍說:“去年綠豆的面積減少了,而且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國內市場供應量減少。所以,一方面我們供給減少了,一方面消費需求增加了,市場價格就會上升。關于大蒜的問題,我感覺也是個供求的問題。2009年全國大蒜產量只有1200萬噸,也就是說供給量較上年減少了600萬噸。供給減少也是大蒜價格上升的一個主要原因。”
此外,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部分農副產品價格上漲主要是天氣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中國西南地區今年以來的大旱、中東部地區在入春后一度持續低溫,蔬菜、大蒜、綠豆的生產、供應受到較大影響。
除此之外,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彭森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股市也在下行。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資金退出股市和樓市后,就開始選新的目標。這些社會資金利用大蒜、綠豆等農產品產地集中、季節性強、產量下降、市場信息不對稱等特點,惡意囤積,哄抬價格,擾亂了農產品市場秩序。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游資”的介入,放大了農產品價格的波動范圍。
李國祥說:“資本、游資規模控制農產品不是很強,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幅度是有限的,那么現在呢,游資會抓住市場這種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及我們消費者一種不成熟的反映,它往往會放大這種波動。”
不過,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巡視員隋鵬飛認為,由于中國農產品市場擁有較完備的市場調控體系和監管能力,游資不是主流,少數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趨勢不會傳導給大宗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