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5月31日報道 通脹預期下,近來一些農產品價格“你方唱罷我登場”般節節大幅上漲,引發社會強烈反響。甚至大蒜、綠豆這些平日不起眼的農產品,一時間仿佛突然成為通脹預期的“風向標”,令許多人費解。
哪些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什么原因?為什么會有人囤積居奇?是否會加重通脹壓力?怎樣穩定農產品價格……帶著百姓關心的一連串問題,新華社記者對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進行了專訪。
一問:哪些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
問:眼下綠豆、大蒜等農產品價格漲幅很高,“豆你玩”“蒜你狠”甚至成了社會流行語,可見各界關注度之高。那么到底哪些農產品出現了價格異動,地域范圍有多廣,漲幅有多大?
答:你說得很對,近期大蒜、綠豆等農副產品價格確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盡管有的媒體說漲幅達一百倍的說法并不準確,但漲幅還是很大的。
去年底以來,我國部分商品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既有粳米、玉米等主要農產品,也有蔬菜、大蒜、綠豆等農副產品。
第一個階段是由于干旱和低溫,引發大米(特別是粳米)和蔬菜價格上漲。
第二個階段,三四月份炒作中藥材,主要是三七和薏仁。三七最貴的時候每公斤660元,4月份廣東省和云南省物價局組織了聯合調查組,進行了調查和干預,現在回落到460元,但前幾年收購價只有幾十元,2009年收購季為120元,漲了三四倍。
第三階段,四月底五月初炒作大蒜和綠豆。干蒜的零售價格到了每斤8元,但5月份新蒜上市后,大蒜價格已經開始回落,現在新蒜價格已經回落到每斤2元多。綠豆的價格漲得很明顯,有的超市每斤已經超過10元,這個離譜了。
二問:什么原因造成此輪價格大幅上漲
問:農產品價格每年都會有一些波動,但這一輪波動更大、影響更大,受到的關注更多。這是為什么?
答:我們分析,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長期原因是供求關系的變化。一方面,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減少了城市郊區農產品種植面積,進而影響供應;另一方面,原來的農民進城打工,從生產者變成了消費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也增加了。此外,蔬菜生產基地從大城市郊區逐步轉向外地農村,流通環節增多、運輸成本增加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但這些長期因素只會促使農產品價格緩慢上漲,而不是短期內大幅上漲。今年部分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特殊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來氣候條件不利,西南地區大旱、中東部地區持續低溫,蔬菜、大蒜、綠豆的生產、供應受到較大影響;另一方面,也有社會資金利用大蒜、綠豆等農產品產地集中、季節性強、產量下降、市場信息不對稱等特點,惡意囤積,哄抬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因素。
現在資金流動性充裕,通脹預期較強。一些資金利用天氣等短期因素炒作農產品價格,炒作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因此社會反響強烈。
三問:為什么會出現部分農產品囤積居奇
問:囤積居奇是這輪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動因。為什么有人選擇在這個時候炒作農產品?為什么選擇這些品種?
答:盡管我們有充足的物質保障和宏觀經濟基礎,但在資金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投機資本很容易抓住一些突發事件、極端氣候進行炒作。
大家都知道,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各國投放了大量貨幣,我國去年銀行貸款投放了9萬多億元。資金流動性充裕后要尋找出路,為什么2009年沒出現類似問題,而在今年出現了呢?當時房價節節攀升,股市表現也很好,大量資金被房地產、股市等資本市場吸收。
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股市也在下行。樓市降溫,股市低迷,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資金退出股市和樓市后,就開始選新的目標。
分析一下價格明顯上漲的品種,雖然都是必需品,但除了粳米和蔬菜外,都是小的農副產品品種。這些產品都是季節性生產、常年消費,供應量、需求量都是一定的,都不是特別大,便于儲存,游資更容易炒作。而稻谷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大、國家儲備量大,游資炒不起來。
炒作后,通過媒體的放大效應,使得社會消費心理預期變化,導致目前看見的結果——價格異常波動,社會反映強烈。
四問:對通脹預期產生怎樣的影響
問:農產品處于價格鏈條的“終端”,其傳導性強。這一輪價格上漲對中央“管理好通脹預期”的目標任務提出了哪些挑戰?帶來哪些影響?
答:農產品價格上漲過快,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另一方面,農民也不一定能夠從漲價中得到好處。因此,要保持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既不至于過多增加消費者負擔,也有利于農業均衡生產,穩定通脹預期。
目前價格異動的農產品,雖然屬于必需品,但消費量相對較小,需求量有較大的彈性,大蒜和綠豆的情況都是這樣。這些小品種的價格上漲會產生一定影響,但對CPI的直接影響是有限的。
問題在于,一些農產品的價格異動會有一種“示范”作用,會增強社會的通脹預期。特別是極少數人不斷囤積居奇,而且不斷釋放價格猛漲的信息,對通脹預期起到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作用。任其發展,必將對管理好通脹預期,穩定價格總水平,安定群眾生活等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中央最近一段時間反復強調,要妥善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應該看到,加強通脹預期管理,關鍵在于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經濟增長與貨幣投放的合理關系。價格主管部門的任務,主要是采取切實措施,穩定和引導通脹預期。
五問:怎樣穩定農產品價格
問: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要標本兼治應對農產品價格上漲,尤其是要嚴厲打擊投機炒作。如何確保政策措施的迅速落實?全年物價調控目標能否實現?
答:國務院常務會議全面地分析了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原因,決定雙管齊下,標本兼治。一方面,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商總局組織開展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炒作農產品行為的專項行動,查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惡意囤積、哄抬價格,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壟斷貨源、阻斷流通渠道等違法違規行為。另一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派出了十幾個調研組到各地進行調研,擬從支持建設蔬菜生產基地、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高效物流體系等入手,研究穩定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和價格的長效機制。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強調,發展生產、保障供應、穩定價格的主要責任在地方。要繼續認真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要求,完善經濟發達省份與糧食主產區、大城市與蔬菜生產基地的產銷對接機制,確保供應,為價格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價格部門最近部署了一系列市場巡查檢查,在主產省主銷省都發現一些炒作大蒜、綠豆等農副產品的線索,我們將在核實相關證據后嚴肅查處、給予曝光。同時,也要加強對國內市場主要商品供求、價格運行的監測分析預測,加強價格宣傳工作,正確引導輿論。從長遠角度看,則要重點抓好生產,增加供應,建立統一、規范、合理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回升向好的勢頭更加鞏固。在社會供求格局總體寬松情況下,實現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的目標是有基礎的,我們會全力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本文來源:新華網作者:劉錚、江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