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2010年度國際鐵礦石談判三大礦企再下一城。澳礦巨頭必和必拓宣布,已經和其在亞洲的許多客戶達成協議,將把現有按年定價的鐵礦石合同轉為基于到岸價格的更短期合同。
幾乎與此同時,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最大鋼鐵商——新日鐵與另一家鐵礦石巨頭巴西淡水河谷達成初步協議,為下一季度鐵礦石每噸支付100美元至110美元。這一價格較去年的60美元/噸有大幅上漲。
持續40多年的國際鐵礦石談判長協機制即將面臨土崩瓦解。
按照鐵礦石談判傳統,4月1日將是礦企與客戶新結算年度的起始日期,在任何一家礦商和客戶率先談成合同后,其他合同都參考該合同進行確定。不過2009年度的談判一直僵持,直到5月份才基本談成,而中國客戶則至今仍未談成。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選擇在3月30日這個時間點公布協議,似乎從另一側面反映了礦商的強硬態度。
在中國國內,鋼鐵企業新一輪漲價已經悄然啟動。武鋼、寶鋼均已于先期公布了4月份的產品調價政策。市場分析師認為,各主要鋼材品種的價格或將全面進入“積極上漲”通道。
3月19日,中國鋼鐵協會副秘書長羅冰生在參加2010中國鋼鐵產業發展研討會時表示,2010年中國鋼鐵業發展并不樂觀。“目前,中國鋼鐵業將要面臨巴西淡水河谷等三大礦業巨頭欲將鐵礦石價格提高100%的成本壓力,同時還要面對完全超越市場需求量的超額供給。”
雖然羅冰生表示,中國企業尚未接受該短期鐵礦石合同,但業內人士認為翻盤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
“在供應偏緊的賣方市場格局下,中國擁有鐵礦石最大購買量并不能夠成為我們的要價籌碼,而實際上是對方手中的一張'王牌’。”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資深專家、社科院《經濟藍皮書》主要撰稿人陳克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種種跡象已經表明,不僅我們的鐵礦石話語權已經很小,甚至連談判權也面臨危機。誤判形勢,在談判中把對方優勢看作己方優勢,實在不是高明之舉。”
“一直在為國外礦企打工”
國家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肖春泉在3月28日舉行的河北冶金行業協會年度理事大會指出,目前國外礦企的采礦成本每噸在30美元上下,運到國內的價格卻每噸超過100美元,如果按1.6噸礦石煉出1噸鋼來計算的話,礦企、物流商和中間商三者的利潤超過150美元。去年我國進口鐵礦石花了500億美元,如果按過去的正常價格應為160億美元,國外礦山賺取的暴利已經超過中國整個鋼鐵行業的利潤,而今年如果長協礦價格翻番,我國則要付出上千億美元的高昂成本。
“我們其實一直在為國外的鐵礦石企業打工。” 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于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大型鋼企多是國有企業,管理成本較其他的中小鋼企高很多,本來這些鋼企可以通過長協礦的低成本來彌補,如今,這些大型鋼企的成本優勢被進一步壓縮。
海關總署的數據已顯示了壓力的增大,今年1至2月,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石9607萬噸,金額893361萬美元。依此推算,今年前兩月,國內鋼廠的鐵礦石進口均價為93美元/噸,已較2009年長協價漲幅超30%。
寶鋼研究院情報中心研究員李國團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2009年,中國鋼鐵行業的對外依存度從2002年的44%提高到了69%。這絕對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根據國際經驗,當一國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達到20%~30%時,經濟發展就將面臨較高的風險。
“去年歐洲和北美的鋼企壓縮產量,富余出來的1億噸鐵礦石被我們消化掉了。”陳克新對《中國經濟周刊》說,“今年形勢已經不一樣了,北美和歐洲的生產都在恢復,我們不會再有這多余出來的1億噸鐵礦石。一些鋼企今年很可能都拿不到目前所談價格的鐵礦石。”
“最大購買量”或是軟肋
“中國是鋼鐵制成品重要產地,中國鋼企是全球鐵礦石的最大消費國,根據國際慣例,重要消費方在定價機制中應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中國的利益應在鐵礦石談判中有所體現。”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3月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對于目前三大礦山提出的“改變長協模式,建立現貨指數或現貨銷售鐵礦石”要求,姚堅回應道,商務部主張維護鐵礦石長期協議的價格形成機制,希望礦山的供應方和各國鋼鐵企業能共同維護長期協議的機制,避免鐵礦石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同時,商務部將聯手工信部,對鐵礦石談判中的中鋼協和鋼企給予積極支持,包括必要的貿易手段的支持。
不過陳克新認為,中國鋼企擁有鐵礦石最大購買量,并不能真正成為談判籌碼,相反有時候卻會成為受制于人的“軟肋”。“正如某鋼鐵企業負責人所說,礦業巨頭可以3個月不開采鐵礦石,但鋼鐵冶煉高爐卻不能停工3個月。”
有業內人士爆料,去年國內有鋼鐵企業在價格下跌時毀約長期鐵礦石采購協議,從而遭致了今年的報復,“低時不執行采購協議,高時要求執行采購協議,這說不過去。”因此今年中國可能遭遇的問題是,國際鐵礦石在供應北美、歐洲、日韓有剩余時才會供應中國。“而不會管你要買多少。”
國內鋼企已在尋求新的礦石來源
與以往在鐵礦石談判中各自為政相比,今年,國內鋼企空前團結。兩會期間,包括寶鋼、武鋼、鞍鋼(000898,股吧)、河北鋼鐵(000709,股吧)等在內的十幾家鋼企老總聯名上書,希望將進口鐵礦石問題的解決上升至國家層面。
但陳克新認為,不切實際的、過高的目標提出,輿論環境的過高期望值,甚至將鐵礦石談判“政治化”,只會憑空增添談判難度,并給自己套上“緊箍咒”。
“知己知彼,從實際出發,避免提出超出承受能力的過高目標。縱觀數年來中國鐵礦石談判,恰恰是違反了這個原則。”陳克新對記者說,有一點必須承認,現今鐵礦石談判雙方陣營中,不僅中國鋼鐵企業,而且世界鋼鐵企業都處于明顯的劣勢。“中國談判方所能夠爭取的,在于承認這個劣勢,以及如何面對這個劣勢,獲取較好的談判結果。”
“中國正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兩化’時期,需要大量的鋼鐵作支撐,不可能短期內減少鋼鐵的剛性需求,所以不僅要減少鋼鐵的出口,甚至要成為少量的凈進口國,還要加大國內外找礦的力度,以期在資源為王的時代盡可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陳克新說。
在鐵礦石談判鮮有成功案例的同時,國內鋼企在解決鐵礦石來源方面其實早有動作。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王義芳表示,去年河北鋼鐵集團新增鐵礦資源35億噸,并且“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以各種方式建立穩定的海外鐵礦石供應基地,或直接建立鋼鐵生產企業。”
據李國團介紹,武鋼在2009年也獲得了約30億噸的鐵礦石資源量,每年還將擁有約2000萬噸的礦石承銷權和1800多萬噸的優先購買權。
此外,有消息傳出,山東鋼鐵集團、新汶礦業集團和香港洪橋集團已經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和戰略合作協議,合作開發巴西薩利納斯(SALINAS)鐵礦石項目。
而記者從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獲悉,鞍鋼老區鐵礦山改擴建規劃項目已于近日正式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鞍鋼集團目前擁有中國最大的鐵礦公司,老區鐵礦山改擴建后,其產能在10年內將比現在增加一倍。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鐵礦石的穩定來源,那進口鐵礦石談判價格就是其次的問題了。”陳克新說。 宋雪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