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資:
“學區房”“擇校房”易成“半拉子工程”
婚前為結婚的房子發愁,婚后又為孩子的“學區房”發愁,這成為相當一部分家長的普遍心態。記者深入采訪時發現,由于我國“期房”的普遍存在和房開商與業主信息不對稱的現狀,相當一部分業主基于“學區房”、“擇校房”的初衷,成為典型的“半拉子工程”。
眾多父母買單娃娃業主頻現
據順馳不動產市場研究中心抽樣調查“為孩子買房”的意愿也使很多家庭在二手房中尋找適合的住房。在被調查的約400個家庭中,52%的家庭愿意為孩子上重點學校而買房,37%的家庭正在尋找“校區”房。
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具有得天獨厚教育資源的地區,投資“教育房”的情況更加突出。如位于北京東城區東二環附近的史家小學、北京二中周邊的房價走勢,即使是在2008年樓市低迷過程中,也未呈現明顯的上漲或下浮。西城區的北京師范大學實驗中學、小學周邊以公房居多,出房量比較低,其價格也就相對較高也較穩定。統計數據顯示,其周邊二手房成交均價1至4月維持在每平方米1.4萬元至1.5萬元左右。
在眾多父母、祖父母愿意為孩子“教育房”買單的同時,一些“娃娃業主”也頻頻出現。
廣西南寧市楊天恩就為剛上小學4年級的兒子楊露誠購買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教育房”,房子附近就是當地重點中學,經過公證處公正,業主的名字上寫著“楊露誠”。楊天恩說:“我和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有房子,業主寫兒子的名字就是為了方便他上初中、高中。”
事實上,浙江、上海、武漢等城市都相繼出現“娃娃業主”。一方面是為“遺產稅”提前做好準備,另一方面,確保孩子的教育投資,也是其中的關鍵。
“把‘名校’都說成是樓盤學區”
秋季開學之初,記者在南寧市民主路小學、濱湖路小學、南寧四中、十四中等被視為“重點學校”的報名點采訪時發現,有多位家長因為購房之后,又無法進入這些理想中的學校而大呼上當。
學生家長陳喜才說:“我們在附近的樓盤買了新房,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上濱湖路小學,沒想到報名時卻被告知:所買的樓盤不屬于濱湖路小學路段,而是另外一所小學。”
沖著為孩子讀上好學校而花了幾十萬元購買的“學區房”打了水漂。相當一部分家長忍無可忍,但卻無法向開發商“討個說法”。
南寧瑯東附近一家樓盤的售樓小姐李麗萍明確告訴記者:“我們要善于揣測業主心態,既然是為孩子讀書的,我們肯定會把樓盤周圍的名校全說成已經是教育局劃定的學區范圍,真正事前調查的業主沒幾個,開學后木已成舟,售樓合同中又沒把就讀那所學校寫進條款,說到底只能自認倒霉。”
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透露,城市公辦小學和初中的招生服務地段會根據生源等情況進行微調,特意為了在“名校”讀書而買房是有風險的。
信息透明方能杜絕“半拉子工程”
一些家長把購買了教育房后又無法實現孩子進入理想中學校的稱為“半拉子工程”,他們用一句順口溜表達自己的不滿:“教育投資上百萬,一朝核查遭霹靂;諸多信息不透明,業主苦當‘冤大頭’!”
教育部門建議,投資“教育房”,首先要關注相關重點學校、學區的政策變動,一定要在購房之前到該區域學校就此事詳細咨詢,包括入學的年限、同一套房的名額標準等,確定自己的購房行為和學校入學要求相吻合;針對反復強調的新樓盤一定是“教育房”的促銷手段,更應該謹慎從事;還需要事先調查清楚目標學校的入校政策,以免買了房也入不了學。
然而,一些家長認為,教育房“半拉子工程”的背后,與教育部門行政不作為有密切關系。一方面是學校學區的劃分、微調都不會在樓盤銷售的旺季如五一、十一進行,第二年微調之后的學區又與原來有一定差別,這種差別對于為教育投資購房的業主來說無疑是“失之毫厘,謬以百萬”。一些學生家長甚至質疑教育部門與房開商聯手“暗箱操作”,還有2期、3期樓盤銷售的,就劃入學區,沒有后期樓盤銷售的,則全部劃歸非學區。
廣西師范學院學者方邦超認為,教育部門應該盡早確定當年、隔年、未來3-5年不同學區的劃分狀況,并在當年教育部門工作報告中通過電視、電臺、報紙向全社會公布,確保規劃的“前瞻性”和“保障性”。他說“只有信息充分透明了,具有公信力了,才能確保公民的每一分錢投資都能用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