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國家提出的GDP碳減排目標,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正在著手制定一份全行業的指導性意見,“我們將其稱之為‘石化行業的低碳經濟路線圖’。”協會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現在協會還在做前期研究,以后將作為指導意見下發。”
淘汰落后門檻將提高
11月26日,中國正式對外宣布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石化協會規劃的“低碳經濟路線圖”可能主要從鼓勵技術進步和淘汰落后產能兩方面提出要求。
協會相關人士說:“我們將鼓勵一些有利于降低碳排放的技術發展,比如降低原料消耗、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等。”
石化行業是資源能源消耗量較大的產業,煤炭、石油、天然氣既是行業發展所必需的能源,又是生產不可或缺的原料。目前,石化產業資源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原油接近50%,氯化鉀超過50%,天然橡膠超過75%,硫磺高達90%。
在此前制定的《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中,協會已經提出了全行業節能減排的目標:到2015年,全行業確保完成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電石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下降至1噸標煤,黃磷下降至7噸標煤,合成氨下降至1.7噸標煤;相對于“十一五”末期,COD排放量下降8%,氨氮排放量下降15%,工藝過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
“行業的情況在發展變化,‘低碳經濟路線圖’對于節能降耗的要求可能會更高,淘汰落后產能的門檻可能比《指導意見》更高。”該人士說。
重頭發展“多聯產”
“現有的技術中,我們會重點鼓勵發展煤化工的多聯產。”該協會人士說。
他表示,大型多聯產系統可以將產業鏈上游的發電、煉焦與下游的化工進行聯合,將發電產生的余熱、廢水,煉焦產生的尾氣、煤焦油等資源統一由化工企業回收,作為原材料再利用。如果將石化與煤化工的各個環節結合起來,可能減排效果更好、經濟效益也更高。不過,他也指出:“多聯產的問題在于需要多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如果能夠協調好,那么效益甚至可能是1+1>4。”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劉延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對于碳減排的主要研究是基于對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和封存,無論是碳捕獲與封存(CCS)還是清潔煤發電(IGCC)在國內都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成本非常高,“如果能夠從源頭上調結構、壓規模、提高后續產品的附加價值,是實現碳減排比較現實的途徑。”
多聯產作為發展潔凈煤技術的戰略方向,是指通過多種煤轉化、利用技術的有機集成,獲得多種潔凈的二次能源,比如電、液體燃料、氫等氣體燃料以及多種高附加值的化工副產品。據介紹,發電行業若采用多聯產系統,發電效率將提高約10%,成本會下降30%;多聯產系統也能使化工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如生產甲醇成本將降低40%。(張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