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工業和旅游部部長德沃拉·喬治11月23日簽署公告,決定對中國產的抽油井傳送設備采取為期5年的反傾銷措施。根據中國駐阿根廷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統計,僅今年前10個月,阿根廷就針對中國產品發起了16項反傾銷調查,采取了12項臨時反傾銷措施和11項最終反傾銷措施。
密集反傾銷源于競爭力相似
目前阿根廷是中國在拉美的第四大貿易伙伴,也是中國在全球的第三大農產品進口國;中國則是阿根廷在全球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但今年年初以來中阿雙邊貿易出現了大幅快速下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副部長趙晉平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阿貿易下降,主要是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所致,但也和阿根廷頻繁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手段,造成兩國貿易摩擦有關聯。
阿根廷是對中國反傾銷最為嚴重的拉美國家,在今年尤為明顯。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阿根廷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有四分之一是針對中國產品的。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阿根廷把‘反傾銷反補貼’作為安撫其國內受損企業的一種措施。”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岳云霞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但這僅是阿根廷密集反傾銷的直接誘因,根本原因則是產品競爭力的問題。
岳云霞認為,中國的優勢產品和阿根廷希望重點發展的產品存在競爭力上的沖突,這是其長期以來對華反傾銷的一個根本原因。中國和阿根廷在勞動力成本上都具有一定的國際比較優勢,而中國的優勢較為突出,競爭力的相似性往往造成產品的相互排斥,結果就反映為包括阿根廷在內的拉美國家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反傾銷。
目前,阿根廷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產品多是中阿共同具有競爭力的電機、電器設備、零件以及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
警惕個案帶來連鎖反應
“阿根廷反傾銷會引起其他國家跟風”,岳云霞強調,阿根廷的個案不僅會在拉美地區引起連鎖反應,還會在其他地區引起相應的不良反應。所以一定要對阿根廷的反傾銷給予足夠重視。
趙晉平說,一個國家對某種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后,其他國家會擔心這種產品進入本國,于是也會采取相應措施,防止貿易轉移效應的發生。
岳云霞介紹,包括阿根廷在內的拉美國家對華反傾銷具有明顯的示范效應。由于拉美對華反傾銷涉案金額普遍較低、拉美國家反傾銷的應訴程序復雜、中拉語言和法律差異等原因,中國企業在面臨拉美反傾銷調查時,應訴率較低。這導致中國出口的產品經常同時在多個拉美國家被提起調查,有的甚至最終被迫退出拉美市場。
同時,她說,拉美國家的反傾銷還會在發展中國家形成一種更廣泛的示范效應。例如,在阿根廷對中國產自行車、軸承等產品進行反傾銷后,印度、巴西、土耳其等主要發展中國家紛紛緊跟,這使中國相關企業在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時面臨巨大挑戰。
適時調整對阿出口戰略
“對整個中國出口貿易而言,雖然對阿根廷出口所占比重較小,不會影響中國對外貿易整體發展的態勢。但就遭受反傾銷的企業或是行業而言,受到的影響比較直接,也是比較大的。”趙晉平認為,中國應采取積極措施來應對阿根廷的反傾銷舉措。
他建議采取三種方式:一是,按照多邊貿易框架下的規則,加強雙方對話、溝通和協調,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二是,通過WTO雙邊或多邊協商機制,在遭受明顯的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提出申訴,通過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問題;三是,向對方發出警示,對來自對方的一些帶有明顯傾銷或補貼行為的產品采取同樣的反傾銷或反補貼的貿易救濟措施。
岳云霞提出,阿根廷與中國經濟互補性大于競爭性,所以應加強貿易的互補性,而對競爭性產品(如紡織和服裝等),應“以空間換時間”,適當放棄部分競爭性的市場。此外,在出口方式的升級方面,要將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相結合,加大沖突類產品的投資,把邊際優勢逐漸下降的產品生產向拉美轉移,在拉美投資設廠,生產出產品在當地銷售。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強永昌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在運用法律武器積極應訴的同時,還應優化企業的市場結構,使市場布局更加合理,從而減少個別國家有針對性的貿易保護措施對企業經營帶來的沖擊。
此外,岳云霞認為,為應對阿根廷反傾銷,還要樹立中國企業在拉美市場的積極形象。企業應盡量避免以“市場侵略者”的角色在當地出現,可以通過加強對當地的技術援助和人員培訓,雇傭東道國的工人、技術員、管理人員等手段,努力提高“本土化”程度,以促進中國企業與當地經濟的共同繁榮。 (趙海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