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國和日本等世界貿易大國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整體貿易形勢依然嚴峻,但這些國家的對外貿易在經歷今年初大幅萎縮之后正趨于活躍。世界經濟回暖、特別是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帶動世界貿易出現局部改善跡象。
美國進出口貿易同步增長
美國商務部日前發布的對外貿易數據顯示,美國9月份外貿赤字從8月份的307億美元擴大到約365億美元,大大超出經濟學家的預期。其中,進口1684億美元,環比增長5.8%,出口1320億美元,環比增長2.9%,這已是連續第五個月出口出現增長。進出口同步增長,顯示出美國的對外貿易正趨于活躍。
今年年初,伴隨世界貿易量急劇萎縮,美國對外貿易出現下滑,其中進口比出口下降的幅度更大,因而貿易逆差逐漸減少,并在今年5月縮小到260億美元。這是自1999年11月以來美國外貿逆差的最小值。
美國對外貿易出現恢復性增長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經濟正處于復蘇狀態。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長3.5%,是兩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個季度。盡管美國的失業率已達到10.2%,創26年來新高,但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緩解了大量失業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傷害,使消費者和企業敢于開支,進而推動了進口增加。美國政府推出的汽車以舊換新計劃,刺激了汽車銷售,增加了對進口汽車零配件的需求,汽車制造商已開始重建庫存。政府對首次購房人提供8000美元稅收優惠,也刺激了房屋銷售,帶動了對進口建筑材料和電器的需求。
美國出口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亞洲和歐洲經濟的復蘇增加了對美國產品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受美元貶值的推動。自今年3月以來,美元累計貶值近20%,極大地提升了美國產品的競爭力。美元匯率下跌帶動下的出口增長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大亮點。
德國外貿形勢“一步步好轉”
德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今年5月至7月,德國出口連續3個月增長,但8月環比出人意料地出現了喘息式的2.8%的下降。不過,德國聯邦統計局11月9日發布的初布統計結果顯示,9月德國外貿額較8月明顯回升,出口環比增加3.8%,達700億歐元(1歐元約合1.49美元),進口環比增加5.8%,達594億歐元。
據德國《商報》分析,德國外貿形勢好轉,得到了工業生產增長的印證。德國經濟部發布的數據表明,德國工業生產連續5個季度下降后今年第三季度首次環比增長,增幅為3.5%。德國工商會外貿負責人阿克塞爾·尼齊克認為,中國和阿拉伯地區對德國產品的需求保持旺盛態勢,特別是德國的機械設備、汽車等產品深受歡迎是重要原因;此外,各國實施經濟刺激計劃,也使德國受益。他認為,9月數據表明,德國外貿形勢正“一步步好轉”,未來幾個月有望繼續增長。雖然總體來看德國今年的出口額將減少百分之十幾,但從中期看多數人仍較樂觀,特別是德國企業對同中國、印度和巴西拓展生意很有信心。
展望未來,尼齊克認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至關重要,因為現在一些國家在招標時優先照顧本國企業的現象嚴重。德國批發、外貿及服務業聯邦協會主席安東·博爾內則強調改善企業貸款條件的至關重要性。他認為,德國經濟正處于緩慢復蘇時期,企業增加投資和運營所需資金的需求會更大。
日本貿易盈余同比大幅增長
日本財務省日前公布的2009財年上半年,即4—9月的貿易統計初步數據顯示,日本對外貿易繼續大幅度萎縮,但貿易盈余同比大幅增長,達到約1.95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90日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其主要原因是出口受外需低迷拖累持續大幅減少,但得益于原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回落,進口額減少幅度更大。
從具體數據來看,上半年日本出口總額約為27.27萬億日元,同比下降36.4%,進口總額約為25.32萬億日元,同比下降39.9%,均連續兩個半年同比下降。其中,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等對美國和歐洲出口額均減少40%左右。由于鋼鐵和芯片等電子產品市場低迷,日本對亞洲的出口額也減少了30%。
同時公布的9月份貿易盈余約為5200億日元,同比增長約4.7倍。在對中國出口復蘇等因素的帶動下,這一數字創下自去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今年9月的出口總額逾5.1萬億日元,同比減少30.7%,進口總額超過4.58萬億日元,同比減少36.9%。這些數據均表明,在全球經濟初步企穩背景下,日本出口降幅開始放緩。令人關注的是,日本9月對亞洲的出口已出現改善跡象,對中國出口較今年1月大增92%。日本財務省認為,中國擴大內需的政策對日本出口起到了拉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