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周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國慶倒計時:更多細節曝光 慶典持續升溫 當天20萬人疏散的秘密 -全國9電視臺今起開播高清節目 用戶可免費收看 收看需具備3條件 -31省市農村婦女住院分娩獲超百元補助 城鎮醫保參保人增7200萬 -中國狂犬病死亡數居全球第二 年均2400人喪命 防治現狀(全文) -北京地鐵4號線上午10點開通 站內飲食將被勸阻 手機信號全線通 -中國政府今在港發60億國債 首在大陸以外發行 允許網銀電話認購 -湘首推師德量化標準 南京出臺教師績效工資細則 12級可對號入座 -德國巴斯夫化工項目將落戶三峽 最后一橋梁爆破 危橋清理告結束 -成品油調價窗口再打開 月末或下月初或調價 30日將迎降價時間窗 -溫家寶考察川震災區 強調抓好十件事 要求網上公布北川重建規劃
首頁>>貿易發展
留or撤? 外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遭遇“七年之癢”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9 月 2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今年,是外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7周年。當初哭著喊著要進來的外資金融機構,難逃婚姻7年之癢,演繹了一場撤離總動員。從歲末年初開始的拋售中資銀行股票,到眼前對合資壽險公司股權的變現,當年貌似兇狠的狼,幾年下來為什么成為貌似弱者的羊?

早在去年底,外資就演繹出一場撤出A股藍籌的勝利大逃亡:2008年12月,QFII云集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共完成268筆賣單,成交金額高達59.66億元,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平安等權重股均為賣出對象。

據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摩根大通在2009年1月份的頭兩個交易日中,分別減持了中國石化、中國鋁業和招商銀行三只中資股的港股股份,總共涉資達8.75億港元。

而中國銀行的股票不僅遭遇美國銀行的拋售,也受到了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銀行的出售;建設銀行也成為美國銀行空頭打壓對象。

時間到了今年7月,保險市場騷動起來,外資減持之風侵蝕保險行業。

7月30日,永明金融和光大集團共同宣布,將對光大永明人壽進行戰略重組。重組后的光大永明,永明金融所占股份將從50%調整為20%,此舉意味著光大永明的身份將從外資轉變為中資;9月,中國銀行接手英國標準人壽保險公司部分股權,與泰達集團掌控恒安標準人壽。

是金融海嘯席卷的后遺癥,還是中外夫妻雙方沒有實現完全磨合?外資撤離中國熱土,中資挺身而出,如何看待這場跨境股東整合?等等。為此,我們邀請了在保險、銀行領域相當有見解的幾位專家共同探討這場主角更替的內涵實質。

時過境遷學生成對手

上海證券報:如何理解年初外資減持我國銀行股權、最近一段時間外資減持合資保險公司股權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兩者有什么區別?

巴曙松:主要是這些海外金融機構受金融危機的沖擊較大,需要通過減持來維持本土市場的運行。從國際市場沖擊的情況看,以美國為例,應當是今年7月份危機最為嚴重。可以說,金融危機實際上給了中國金融業一個發展本土市場的難得的時間窗口。例如,在理財市場上,以及一些高端客戶的服務上,部分外資銀行因為向客戶推銷了一些復雜的衍生產品,在金融危機中給客戶帶來巨大損失,導致部分高端客戶主動回流。外資金融機構資本實力因為受到金融危機沖擊減弱,必然會相應減少市場拓展的力度,這些都是中國金融機構拓展本土市場的難得機會。

另外,從具體的監管體制變動看,以銀行為例,根據現行的監管準入標準,有實力的外資銀行,可以通過直接設立子銀行來拓展中國市場業務,而不必通過入股的形式。這也說明,此前中國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來促進國有銀行改革,是抓緊了十分關鍵的時間窗口,也就是外資十分期望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中國當時還處于加入世貿之后的過渡期,為了拓展中國市場,只能主要通過入股的形式;如果是現在推行國有銀行改革,估計外資作為戰略投資者就不一定那么踴躍。

同時,在經歷了危機的洗禮之后,中資金融機構對外資的看法更為理性。中資保險公司和中資銀行等,可能會更多從自身的戰略需要出發,來引入外資機構。例如,如果需要拓展國際市場,我們就有意識選擇相關國際市場上具有經驗的機構,這種引進外資更為穩健理性。

郝演蘇:根據入世承諾,中國規定外資壽險公司進入中國保險市場必須采取合資方式,并且要求外資占合資公司的股份比重不得超過50%,并且對于合資壽險公司的中方股東數量沒有作出任何規定,從而形成了目前事實上存在著的合資壽險公司組織結構中股東數量僅為中資和外資兩個股東、中方單一股東控股50%的現狀。

當年外資進入銀行業,監管部門對于與外資合資的對象設立了相關門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合資銀行的相對穩定性。而保險方面則是全放開,除了對于外資進入壽險領域必須中外資對半持有股權的限制外,其他方面沒有做出更多的限制。因此,在經歷7年后,合資保險公司出現股權變更,中方股東置換的局面,是正常的。

與這些國內企業合資的外資公司,由于可以憑借其品牌、資本實力和技術幫助中方合作伙伴順利實現這種利益,并且在短期內就可以分享其獨資進入市場根本不可及的利潤,也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平衡了以“下嫁”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委屈心態。

當年匆忙的“結婚”,使得中外水土不服的婚姻難過7年之癢。出現合資壽險公司外資減持現象,除了金融危機外資股東拖后腿的因素外,還有制度安排上,合資保險公司還沒得到徹底的國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合資壽險公司的贏利期。

不過,應該動態看待外資金融機構減持合資壽險公司股份一事,有可能出現外資金融機構出于長遠發展的需要,暫時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等待時機成熟,再重新翻牌,回購已經出售的股份。

郭田勇:外資對保險業的退出與年初外資退出銀行相比,一個可能的共同點是外資為補充自身流動性,不過現在金融危機快過去了。

我覺得外資進入一個行業都希望能獲得一些壟斷性收益,或者進入一個市場沒有完全放開的行業而獲得投資溢價,比如投資銀行業,但保險業比銀行業開放得多,中外合資的小保險公司甚至叫不上名的很多,如果弄一張保險公司牌照都很容易的話,而外資獲得投資上的溢價就不是特別容易,這也可能是外資撤離保險公司的原因之一。

而在合資過程中,就像銀行戰略投資者退出,盡管我們當時宣揚外資退出是要回去自保,但其實我們也很清楚,雖然戰投對中資行也有幫助,但有些戰投與中資行的合作并不是相當融洽,這個問題在合資保險公司上同樣存在。外資方在合資保險公司中的地位比在中外合資銀行中還要高一些,畢竟中外合資保險公司準入門檻相對要低一些,外資也因此希望獲得更多的發言權和主導權,而對中外合資企業,相關政府部門肯定希望中方在其中能占據主要控制權,因此在合作經營過程中,就有業務發展主導權的問題,雙方就可能出現一些摩擦。

另一個因素,可能外資公司認中國保險市場生態環境差,或者盈利空間低,再加上以上等問題,外資寧愿獨資,比如友邦,可能會覺得更有利。

不過總體從商務部統計數據來看,金融危機后FDI相比以前出現了大幅的回落,整個外資流入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外資對銀行和保險業、也包括對其他工商類企業的進入積極性都在降低,而這些外資撤資的原因也并不一定純粹是為自保,也是因為整個經濟的活躍度下降,整個投資特別是來自民間的投資積極性在降低,因為對未來的預期不明朗,所以才出現政府投資帶動總的投資量。可以說,外資對銀行業、保險業的撤資與金融危機后整個FDI或者全球經濟活躍度、投資趨降這一整體是一致的。

來源:  新華網
1   2   下一頁  



圖片新聞:
我國今起全面進入3G時代 盤點三大電信商不同賣點
G20峰會IMF總裁:中國投票權將獲得最大增幅(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