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航船撞擊中華白海豚,大橋環評報告建議對經過橋區的航船實施限速10節以內的安全措施。(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新網8月17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港珠澳大橋動工在即,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及對策連同建設方案已上報中央審批。該報記者獨家獲悉,經粵港澳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論證與審查,認為大橋建設推薦“散石灣(北線)─拱北/明珠”橋隧組合方案,會對橋位附近的海洋環境、陸域生態環境、聲環境、環境空氣等產生一定影響,但通過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可將環境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
屆時除了在大橋各分段工程中考慮環保措施外,將增加1.5億元專項環保費用計入大橋建安費中,而針對受影響最大的中華白海豚將設專項研究及保護費達1.2億元。
擬建的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其建設和營運期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備受關注。參與環評的權威專家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自2003年8月國務院批準粵港澳政府開展大橋前期工作以來,三方分別就大橋工程珠江段及香港段對環境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至今大橋珠江段已完成環評大綱及環境預評工作,大橋工程海洋環評報告書通過專家評審,相關工程環評和對策連同建設方案已上報中央審批。
據大橋建設推薦方案指出,大橋建設對珠江東西岸的交通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明顯。但工程的建設將會對橋位附近的海洋環境、陸域生態環境、聲環境、環境空氣等產生一定影響,通過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可將環境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屆時除了在大橋各分段中考慮工程環保措施外,為滿足環保要求,還增加1.5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專項“環境保護費”計入大橋建安費中。
專家透露,針對大橋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成為外界最關心的問題,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委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與香港鯨豚研究計劃開展《大橋工程對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專題研究報告》,認為盡管大橋需穿過白海豚保護區的實驗區、緩沖區和核心區,
但通過臨時調整保護區內功能區劃,大橋可在該保護區內建設,并計列白海豚專項研究和保護費達1.2億元,其中相關部門商定的保護費為8000萬元,未來研究及措施費暫列4000萬元。上述結論已通過粵港澳各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論證和審查,研究結論還得到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的認可。
據推薦方案關于“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要求”顯示,大橋業主在與各工程分包商簽訂的施工合同中,應明確分包商所應承擔的海豚和環保責任,所有現場工作人員均應接受有關海豚保護知識的培訓,制定施工現場的海豚保護行為守則,監理公司更應設專門負責海豚保護的監察人員。而在每年3到8月份海豚繁殖的高峰季節,盡量避免如爆破和打樁等敏感的施工活動。
大橋海域部分的施工盡量避免使用爆破方法,特別是水下爆破;如確需爆破,可按具體的爆破需要進行個案論證,以評價其影響程度和所能采取的緩解措施。而挖掘或打樁作業開始前的5分鐘內應通過監視與監測,確保半徑500米范圍內無海豚出沒;在挖泥區周圍要加裝幕網,使高懸浮物的區域控制在有限范圍內;打樁作業開始時的5分鐘之內,撞擊力度應由輕至重而增加,以使海豚有足夠的時間回避強噪音影響。
大橋施工及營運期間可通過降低捕撈強度等措施提升海豚的食物保障,并建議建造一定規模的“生態公益型”人工魚礁區,以創造對白海豚種群再生產有利的人工生態環境。
為防止航船撞擊海豚,對經過橋區的航船實施限速10節以內的安全措施。此外,建議在施工期海豚監測的基礎上,在大橋營運后繼續常規監測,以便評價人類活動對白海豚產生的長期效應,修訂長期保護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