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數月我國物價負增長,這使得通貨緊縮一度成為擔憂的焦點,而目前信貸投放的天量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使得對于通脹風險的預期愈發嚴重。
專家稱,面對愈來愈逼近的通脹風險,宏觀調控政策應當給予密切關注。
通脹預期增強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日前發表的文章認為,盡管當前價格水平仍處在低位,但因貨幣信貸前期增加較多,國際國內市場初級產品價格普遍明顯上揚,社會公眾對下階段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預期有所增強。
文章認為,從國際市場看,主要股指、石油、有色等初級產品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該狀態如果持續,可能將加大我國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6月9日布倫特原油價格為68.8美元/桶,比2008年最低價上漲了104.9%。國內市場方面資源類、資產類價格可能進一步攀升。根據上海金屬期貨交易所統計,目前1個月交貨的鋅、鋁、銅月加權平均價格比2008年底的最低點分別上漲39.7%、8.6%、33.7%。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張永軍對記者表示,對于通脹的推動因素還包括貨幣供應量的增加,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包括英國、美國等國家向市場注入貨幣量大大增加。通貨膨脹歸根結底屬于貨幣現象,尤其以美國而言,基礎貨幣基數很大,目前盡管貨幣流通速度減緩,但是一旦經濟開始恢復,流通量便極為可觀,將會給我國帶來很大輸入性通脹壓力。
而價格方面,5月份我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1.4%,盡管CPI同比依然保持負增長,但是剔除季節因素來看,環比為正增長,價格下降的底部已經過去。
通脹何時來臨
針對通脹來臨的時點,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表示,“下半年通脹可能會回來,因為去年同比基數比較高的原因。”她指出,過去幾個月中國進口大宗商品一般都創出新高。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2009年下半年我國CPI將逐漸回升到0以上,不會發生高通脹,但存在現實的通脹預期。不排除2010年發生“類滯脹”,即GDP增速下行、CPI上行的現象,主要在于外部需求沖擊持續、財政政策增量貢獻大幅減少、房地產價格出現“非理性繁榮”、寬松的信貸政策等,時點可能在2010年下半年。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判斷,目前我國物價即將進入上升周期,2009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陷于通貨緊縮狀態,第三季度通貨緊縮可能已是尾聲,物價水平在第二或第三季度將觸底,第四季度物價水平將出現明顯的正增長。中金公司報告分析,中國2010年CPI 通脹將顯著升至3.5%-5.0%,2011年為3.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