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中國經濟在穩步回升 中新社發 葛勇 攝
5月1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頭4個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7082億元,同比增長30.5%,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9個百分點。“三駕馬車”中,投資依然是拉動我國經濟的重要引擎。
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尚沒有出現好的跡象,我國外貿形勢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根據海關總署5月12日發布的數字顯示,4月份主要勞動密集型產品較3月份環比表現出增長勢頭。但是,總體來看,外需依然面臨嚴峻的形勢,出口壓力依然較大。“三駕馬車”中消費的增長,相對來講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專家分析目前我國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消費,但是短時期內消費的增長仍然會具有穩定性的特征,難以實現飛速增長。投資則相對來講具有見效快的特點。從頭4個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5%的這個數字來看,投資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這種趨勢,可以說是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取向的結果。我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及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4萬億元投資在逐步到位,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一些行業已經出現了回暖的局面。特別是汽車行業,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出現了銷售量上升的局面。在全球金融危機帶來汽車巨頭陷入困境的大環境下,我國汽車市場可以說是一枝獨秀。數據顯示,3月份以來,汽車行業整體形勢繼續回暖,乘用車明顯好于商用車。1至4月份,累計產銷汽車372.48萬輛和383.19萬輛,同比增長6.40%和9.43%。4月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中國制造業PMI指數與里昂證券公布的數據都出現了同步回升的局面,繼續超過50%的分界線。
這些積極現象的背后,都與我國加大投資力度密切相關。據了解,去年中央擴大投資的1000億元,到目前為止已全部落實。4月1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認真落實擴大投資的各項政策措施。抓緊推進前兩批已下達項目投資建設,立即下達第三批中央投資。刺激經濟的4萬億元投資正在一步一步落實。數據顯示,在頭4個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中央項目投資3466億元,同比增長29.3%;地方項目投資33617億元,增長30.6%。地方的配套投資增速要超過中央的投資。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城鎮投資到位資金50038億元,同比增長34.6%。其中,國內貸款增長31.2%,利用外資下降0.7%,自籌資金增長37.4%。可見,中央的投資,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是推動我國投資增長的主力。信貸也發揮了放大投資效果的重要作用。一季度我國信貸實現快速增長,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量出現“合理回歸”,根據日前央行發布的最新金融運行數據,4月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5918億元,同比多增1229億元。信貸的投入有力支持了企業的發展,同時也體現出并沒有放松風險意識的防范。此外,4月份自籌資金的增長也體現了企業對應對金融危機信心的增強。
然而,在1至4月份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投資的流向基本上是國有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難以尋覓到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身影。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投資包括信貸大都流向了國家支持的項目。數據顯示,頭4個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第一產業增速最快,同比增長82.1%。分行業來看,鐵路運輸業投資967億元,增長94.2%;非金屬礦采選、制品業投資1245億元,增長58.6%;二者增速最快。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464億元,同比增長36.6%。從這些行業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小企業難以“分得一杯羹”。
我國的中小企業在GDP中已經占有較高的比例,尤其是在一些發達地區更為明顯。中小企業難以獲得國家的支持,將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復蘇,因為中小企業更具有靈活性,適應市場的能力較強,吸納的就業人數也較多。如何加大對中小企業在資金上的支持力度,將是我國必須面臨的問題。
此外,在目前許多行業面臨“去庫存化”的壓力下,投資流向這些行業是否會帶來產能過剩的問題,不利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也應當引起注意。在國家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兼顧投資結構的優化將是我國今后應當注重的問題。同時,民間資本能否帶動起來,還值得觀察。(龐東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