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在“2008中國金融論壇”精彩演講——
2008年12月26日,由中國金融學會、金融時報主辦的“2008中國金融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中國金融業:金融風暴中邁向新征程——紀念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周年”。
圖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發言。
周小川:各位來賓早上好!
首先,我們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時機,迎來了我們今天的金融論壇。在這里,我也代表我個人和人民銀行對金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對于明康主席、正慶同志、新華同志以及我們今天到會的許多金融界的人士和人員的參加,表示衷心地感謝!
像歷來金融學會一樣,我們參加這個學會,一個是表示學會對于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其中包括從上面講的各種政策,到下面的經營運行,大量的、復雜的事務,大量的創新,都是在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開展的。所以,我作為金融學會的領導人,也特別是需要帶頭親自做研究工作。雖然不一定有充分的時間,但也需要。
另外,出題。究竟從我們的角度看,現在有哪些題目是重要的,開個頭,希望大家在這些研究題目上,能夠做出更重要的成果,以便對政策制定、對我們的金融運行、對我們抗擊剛才易綱說的金融海嘯的沖擊,對于金融業的發展和今后的創新打下基礎。
我今天講演的題目,我想講一下關于需求函數的一系列問題。因為我們國家的政策非常清楚,要應對這一輪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領導都明確強調,擴大內需是一個最主要的內容,也是中央國務院領導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報告標題內容的主題內容。在擴大內需方面,既有投資的內需,更強調擴大消費內需。消費內需的問題,也是我國經濟結構中處于比較薄弱的環節。
擴大消費內需,應該說我們有更深入的研究,研究消費內需是如何形成的、消費內需有哪些主要的變量、有哪些客觀規律。理論上來說,過去的許多數學模型研究里都研究消費函數,所以也就是說從更定量化的研究來講,研究消費函數是怎么樣的一個規律,實際上有可能對我們如何擴大消費內需提出重要的參考依據。
我們也確實看到我們經濟結構中,包括金融海嘯的發源地美國的經濟結構中,這些年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國的變化是我們從90年代,特別是亞洲金融風波以后消費占GDP的比重在逐步下降。從過去接近60%的水平逐漸降,降到了消費占GDP的比重接近50%,甚至有可能略低于50%的水平。當然今年的數字還沒有出來,以前的數字已經看到了這樣一個趨勢。而且,這并不是說很長一個時間,比如說20年、30年出現的變化,基本上是在10年左右的時間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其中,家庭消費比重也是偏低,也就是在我們占GDP一半左右的消費中間,公共消費的下降比較大,這是跟國際比較。再有就是在我們的消費結構里面,物質性的消費比較多、服務性的消費比較少,所以可以看出中國服務業所占的比重比較低。
我們過去在本世紀初的時候,服務業占GDP43%到44%,后來慢慢下降,降到了大概不到40%。后來在2004年,全國普查經濟統計數字,統計出來了一塊過去沒有統計進去的服務業的產值。這樣,我們又把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調到了43%,這是統計數據的效率問題。
但是,隨后服務業的發展仍舊低于第二產業的發展速度,所以現在又在服務業占GDP比重的40%,甚至有可能略低于40%。在服務業里邊中間也有一個大量的內容,就是消費類的服務業。
反觀美國,過去它的家庭儲蓄也不是像現在這樣低,大家曾經講過,有些年代他們的家庭儲蓄是高于10%。那么,一個顯著的變化也是在亞洲金融風暴前后,或者是稍候靠前一點,開始出現了顯著的變化。美國家庭儲蓄率開始下降,已經出現了過度消費的情況。后來,逐漸地在最近這些年,美國的家庭儲蓄率降到了將近零的水平。也就是說,它大量地依靠貿易赤字。當然,我們說他們是雙赤字,既有財政赤字,又有貿易赤字,存在一定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