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農村改革的新起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與城鄉一體化”國際論壇上的嘉賓演講
韓 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
尊敬的舒惠國主任、段會長、李省長,還有遲院長,各位來賓、各位朋友、來自挪威的各位尊貴的朋友,大家早晨好!
首先我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第65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中改院的業務指導機構,我們注意到社會各個方面對中改院主辦的中國改革國際論壇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在過去,可以說這個論壇已經成為政府、學界和非政府組織對話、交流、溝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每次論壇都提出了很多有重要影響的,特別是對政策制訂有重大影響的一些重要的意見和建議。這次論壇要探討的主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一體化,是中國改革發展當中的兩個重大的課題,我相信有這么多的專家,有這么多的來自社會各界的朋友能夠聚集一堂,通過本次論壇的研討,對這個主題的認識一定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和新的深度,我也預祝本次論壇能夠獲得圓滿的成功!
中國的改革是發端于農村,可以說農村的改革改變了中國的命運,過去30年中國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首先我們大家可以一塊來回顧一下,這30年農村改革與發展有哪些主要的成就。
第一個成就就是建立了適合我們中國國情,適合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的農村經濟體制。這一方面有三個重大的改革,第一個改革就是確立了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在這樣一種體制下,農民有了生產經營的自主權。第二個方面,全面放開搞活了農產品的購銷,農民就有了一個市場自由交易權。第三個方面,改革了過去單一的集體所有制結構,賦予了農民財產的支配權。這三項改革是在經營體制方面農村最重大的三項改革。
第二個成就就是中國農產品的供給告別了長期的短缺,農村經濟結構也不斷的優化。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糧食生產由7000億上到10000億四個臺階只用了18年的時間。另外,農業結構多元化,食物供應多樣化,中國人民的營養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發展農業已經轉變到立足于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比如說我們現在進口的所有農林產品如果換算成耕地面積的話,相當于我們在國外使用了5億多畝耕地,當然中國也有大量的農產品、食品出口,也為世界食品安全做出了我們應有的貢獻。值得關注的另外一個成就是中國的鄉鎮企業,雖然現在很多地方不叫這個名字了,但是我們應該肯定,鄉鎮企業的崛起增強了農村經濟總體的實力,為我們國家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三個成就就是現代農業生產要素投入大幅增加,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現在農業機械化程度現在已經超過40%,農業勞動力就業在全社會就業中的份額已經降到40%以下。30年前農民種一畝地可以用30多個工日,現在種一畝地不到9個工日,我們的勞動生產率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第四個成就就是農村勞動力大規模的向非農產業,向城鎮轉移。這就是剛才遲福林教授講的農民工群體。現在,在中國的農村勞動力當中,就地就近從事非農產業的,包括到異地城鎮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力起碼在2億人以上,已經接近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5%。
第五個成就就是農民的收入持續增長,在減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農村貧困發生率從78年的30.7%下降到2007年的1.6%。聯合國UNDP的一個報告中指出,中國在全球千年發展目標中所做的貢獻,給予再高的評價也不過分,如果沒有中國的進步,整個世界在減貧方面從總體上說是倒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