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旅游購物與娛樂
——鼓勵將當地的工業品、農副產品、土特產品作為旅游購物的對象。
——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鼓勵當地人使用當地材料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
——杜絕經營、銷售野生動物活體、器官、皮毛或標本。
——要求旅游者學習當地傳統文化,尊重地方風土民俗。
——發掘利用當地民俗文化和生態文化,提供健康、有特色的文化娛樂產品。
——旅游表演應達到真實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文化性與商業性的平衡。
——實景演出應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要求通過環境影響評價。
——杜絕黃賭毒和低俗的文化娛樂形式。
5、旅游區
——切實做好生態保護。在旅游區內、重點旅游線路及其鄰近范圍內,禁止毀林毀草、亂采濫挖野生植物、開山取石、挖土采沙、圍湖(海)造田、改變自然水系(或岸線)等破壞生態的行為。
——對已造成嚴重生態破壞的地段,要進行以自然恢復為主的封育。對景點和游步道較多的旅游區域,區內重點旅游景點和重點旅游線路應因地制宜實施輪休制度。
——景區綠化要以當地物種為主,防止引進外來入侵物種。對旅游區內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敏感的區域要按照相關要求實行嚴格保護。
——科學實施功能分區。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進行旅游建設,要遵循“區內體驗、區外服務”的要求,合理劃定功能分區,確定合理的環境游客容量,合理設計旅游區域和線路。
——在一些重要和敏感的生態區域,如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發生嚴重退化的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自然遺跡和瀕危物種分布區、水源地保護區等,禁止進行旅游項目開發和旅游服務設施建設。
——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各旅游區要因地制宜地建設消煙除塵、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集、分類、清理、處置設施,增強污染物處理和達標排放的能力,盡可能采有節能、輕型、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設備,建筑物以方便簡潔為主,所有能源及物質不應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和景觀產生污染和其他較大不良影響。
——控制和治理旅游區環境污染。在旅游區內、重點旅游線路及其鄰近范圍內,禁止建設污染環境的工業設施和對環境有害的項目;禁止露天焚燒秸稈、枯枝落葉、生活垃圾等,控制使用農藥、化肥和畜禽養殖規模,防止旅游區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
——建設賓館、餐廳等服務設施或項目,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對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限期治理,逾期達不到要求的,要搬遷或關閉;對在旅游區內進行違法違章建設的,依法追究責任。
6、生態旅游區
生態旅游區的建設與經營,要注意達到以下要求:
——游覽線路要避開生態脆弱區和核心保護區,不影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研究旅游區的適宜游客量,控制和阻止過度利用旅游資源;
——限制對自然有負面影響的活動,推薦對自然影響最小的活動;
——建立利益反饋機制,使旅游獲得的利潤用于旅游區的資源保護;
——建立環境教育設施,例如游客中心、知識講解標牌;
——用通俗、科學的語言解釋自然現象,減少迷信和傳奇色彩。
——提供有關自然和地方文化的信息和生態教育材料;
——收集科學數據,為生態系統管理和環境教育提供依據;
——開展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生態保護素質,正確影響和帶動旅游者。
——為生態旅游組織者或導游提供學習和培訓的機會;
——配合非政府組織和志愿團體開展生態教育活動;
——把生態旅游作為旅游區管理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監測旅游的影響,并通報給有關主管部門,監督協調在旅游區內及周邊地區的旅游經營活動。
7、旅游設施生態化
旅游設施包括基礎設施、服務設施、配套設施等,應努力按照生態化原則建設。
——旅游區的道路應采用綠色生態廊道。生態敏感區應采用保留生物通道的棧道,以免切割阻斷生態系統。建設生態型停車場,保證草木生長。旅游區的交通工具應采用電瓶車、電瓶船等。
——接待設施應按綠色飯店、生態型飯店設計。
——生態型廁所可將排泄物利用微生物分解為有機肥料。
——對污水進行生態化處理,中水回用,垃圾分檢,形成循環的利用。
——對景觀水體采用微生物、水生植物、岸生植物、魚類等構成生態水體達到自我凈化。
——建立雨水收集系統,采用噴灌、滴灌、管滲等先進灌溉技術解決綠化用水。
——利用太陽能、沼氣、風力、生物能、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資源,減少污染和能耗。
——旅游設施的生態化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成熟技術,以降低資金成本,得到更好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