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通知》從哪些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負責人:《通知》圍繞國土資源管理職能,從保障災區生命財產安全和支持災后重建的角度,提出了加強地質災害排查與監測,加快編制災后重建土地利用規劃,多途徑保障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啟動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用地審批快速通道,實施特殊供地政策支持災區恢復和重建等八條共十九項包括特殊支持在內的政策。
劃定地災危險區和易發區,給受災群眾一個安全的新家園
記者:地震給受災群眾帶來的最大變化,可能是對安全的重新審視。怎么樣才能給他們一個安全的新家園?
負責人:這次地震災區也是其他地質災害危險區和易發區。受地震影響,目前受災群眾安置點及救援人員駐地周邊山地巖土體結構疏松,山體穩定性差,存在眾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點,是災區居民及救援人員的主要威脅。而且災區余震不斷,降雨頻繁。極易形成地質災害體,誘發次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
受災群眾還沒有完全從地震造成的重創中平復,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不能讓他們再次承受新的傷痛。防范次生地質災害造成新的傷亡,是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必須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
《通知》要求,災區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在部統籌安排和支持下,利用已有地質災害普查成果,結合最新遙感資料,加快對災區新發生和存在隱患的滑坡、崩塌、巨大滾石和泥石流進行應急排查,特別是查明城鎮、鄉村,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救助人員駐地,交通干線、主要河流、基礎設施周邊的地質災害隱患,開展危險性評估,及時報告同級政府防災避險。應急排查評估工作要在6月15日前完成,為相關部委和省級政府編制災后重建規劃提供依據。
另一個方面,要盡快恢復和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防范次生地質災害的危害。當前條件下,地質災害治理工作難以開展,而且災區局部降雨集中,又臨近汛期,因此對居民臨時安置點、救援人員駐地、交通沿線等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監測預警,是最現實的減災方式。
記者:防災避險解決的是當前的問題,將來重建的安全如何保障?
負責人:在這方面,《通知》要求在保證最大安全的前提下,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和易發區,為災后重建提供依據。
汶川地震災區地處龍門山斷裂帶,斷裂帶密集區也是地震活躍帶。區內地質結構及巖性復雜,地質災害多發、易發,而且極易形成巨型災害體。地震發生后,山體穩定性遭到極大破壞,易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如果新建城鎮選址不充分考慮區內的斷裂帶和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和影響,將為重建后的城鎮安全和防震抗災埋下極大隱患。
因此,《通知》要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和易發區,為災后重建避險提供保障。同時,開展分區適宜性評價,對臨時安置點、重建選址進行危險性評估,做好編制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各項前期準備,與有關部門共同編制本地《災后重建防災減災規劃》。為受災群眾安置、災后重建選址、規劃編制等提供決策依據。
要求災后重建的城鎮村選址,必須切實避讓地質災害危險區,確實無法完全避讓的,必須安排防治工程排危除險。未開展工程治理的,不得實施重建。災后重建規劃必須具備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防治規劃的內容,各類重建工程選址要通過地質災害評估,未經評估的選址不得納入各類規劃,有關項目不得批準用地和使用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