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核電工程建設安排
根據核電發展目標,考慮核電項目前期工作、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設備制造自主化和工程建設工期等因素,在2005年開工建設的嶺澳二期核電項目2×108萬千瓦和秦山二期擴建2×65萬千瓦的基礎上,“十一五”保持合理開工規模,“十二五”開始批量化發展。考慮核電廠址保護和電網布局,以及調整各地能源結構的需求,在核電廠址開發進度和次序上,統籌安排老廠址擴建和新廠址的開發。新的核電廠址要一次規劃,分期建設,逐步實現群堆管理。
“十一五”期間,利用已有技術,并加以改進的秦山二期擴建和廣東嶺澳二期兩個項目可以投產。與此同時,要在引進國外技術,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開工建設浙江三門一期和山東海陽一期兩個自主化依托工程,并開工建設遼寧紅沿河、廣東陽江和福建寧德等核電站。“十二五”期間,“十一五”開工的5個核電項目均可投產。在核電實現標準化、批量化的基礎上,“十二五”期間安排一批新開工建設核電項目,可選擇的項目有:廣東腰古、粵東(田尾)、江蘇田灣二期、浙江三門二期、廣東陽江二期、山東海陽二期、遼寧紅沿河二期、福建寧德二期、廣西核電站以及華中地區核電項目等。“十三五”期間,上個五年開工的核電機組均可投產,到“十三五”末(2020年),全國核電裝機容量將實現規劃目標,同時,為2020年以后核電投產打好基礎工業,“十三五”期間需開工建設不低于1800萬千瓦的核電容量。
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的核電廠址,可在沿海省份的廠址中選擇,也可在一次能源缺乏的內陸省份的廠址中選擇,陸續開工建設。
(六)核燃料保障能力
堅持核燃料閉合循環的技術路線,堅持內外結合,合理開發國內資源、積極利用國外資源的原則,適度超前發展核燃料產業,建立國內生產、海外開發、國際鈾貿易三渠道并舉的天然鈾資源保障體系。
(七)放射性廢物處理
在核電項目建設的同時,同步建設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置場,以適應核電發展不斷增加的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理的需要。2020年前建成高放射性廢物最終處置地下實驗室,完成高放射性廢物最終處置場規劃。
(八)投資估算
按照15年內新開工建設和投產的核電建設規模大致估算,核電項目建設資金需求總量約為4500億人民幣,其中,15年內項目資本金需求量為900億元,平均每年要投入企業自有資金54多億元。
此外,核燃料配套資金需求量較大,包括天然鈾資源勘探與儲備、乏燃料后處理等。資金籌措原則上按企業自籌資本金,銀行提供商業貸款方式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