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觀點
中國經濟能否續寫奇跡?
——訪經濟學家劉偉
回顧近3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9%以上的GDP年均經濟增速,使中國一舉完成了解決溫飽問題和達到初步小康的兩個歷史性階段跨越。但由之而來的一個重要話題,也正在近年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爭論,即中國經濟奇跡能否延續?如果可以,這個奇跡還能延續多長時間?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橫看”中國經濟奇跡
察人可以知己。在探討中國經濟奇跡問題時,劉偉認為首先應將目光擴展開去。
與日本、韓國的發展對比可以發現,同樣是長時期的快速發展,中國現在城市化水平僅為43%,尚不及50%的世界平均水平;市場化仍在推進過程中,全球只有約1/4的國家和地區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盡管外資引進和對外貿易增長成績亮眼,但中國企業“走出去”還處起步期;中國國民收入還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1/4。
劉偉指出,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源于中國城鄉在經濟、體制以及教育領域內存在的較大二元差異。就當前中國經濟實力而言,要想完成當年日、韓達到的“四化”程度,還需再保持20多年的高速增長。
劉偉認為,由于未完成的工業化中蘊涵著遠未窮盡的內在發展需求,中國經濟將有可能再高速發展20多年。
劉偉還指出,中國城市化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也將對經濟增長產生較大拉動作用。
奇跡能否續寫的關鍵
如何續寫奇跡,在劉偉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即從主要依靠要素量擴大轉變為主要依靠要素效率提高來拉動經濟增長。
對于如何實現這種轉變,劉偉強調“無論是經濟整體的宏觀效率、行業層面的中觀效率抑或是企業層面的微觀效率提升,都需以制度作為保障”。
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當前中國市場化程度盡管還待提高完善,但已遠勝歷史上其他時期。
改革開放業已取得的偉大成就業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才是最根本的制度創新。因此,唯有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繼續堅持以市場經濟為核心的制度創新,方能帶動包括技術在內的各種要素效率的提高,從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中國經濟奇跡的續寫。 (翁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