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我國首臺國產化程度最高的百萬千瓦發電機組在山東鄒縣正式運營;7月10日,三峽電站26號機組作為我國首臺國產化70萬千瓦水電機組成功發電;8月初,國產化率達到80%的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制造成功。這些成果的實現標志著我國重大設備國產化步伐加快。
近年來我國加大對重大電力設備研發的政策扶持,使得電力設備制造業發展速度加快。此外,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也大大推動了它的發展。據介紹,我國新增裝機容量從2004年7130萬千瓦,到2005年9300萬千瓦,再到2006年1.1億千瓦,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工程師隋永濱說:“電力裝備制造水平大大提高,也正是為了滿足如此緊迫的社會需要。”
在提高國產化率的同時,我國也加大對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僅用了2—3年的時間,就逐步掌握了一些關鍵設備的核心技術,并實現了高端產品國產化,國內占有率大幅提升。三峽右岸的4臺7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均采用自主創新的空冷設計和制造技術,在水輪發電機主絕緣體系、配套絕緣和絕緣處理技術、絕緣工藝等方面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2006年國家審計署對三峽工程的審計報告中提到,“與進口機組相比,8臺國產機組共節省投資3.56億元”。國產化設備性價比高,大幅度節省了國家投資,同時給電力行業帶來了勃勃生機。
“我國電力設備制造業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國產化自主創新將成為電力設備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隋永濱說。(韓慶 方超 戴翠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