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央行的《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最有新意之處也就是在對當前經濟生活中的價格理解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二季度的數據來看,GDP同比增長11.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9%;上半年CPI同比增長為3.2%,但6月份的上漲為4.4%;二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為28.5%,房價上漲也達到歷年最快的水平。但是對于這些數據,國家統計局的解釋是中國經濟只是出現增長過快的趨勢。
特別是對CPI的解釋,國家統計在公布CPI數據時有意弱化6月份的4.4%增長,強調上半年CPI的3.2%增長,并認為上半年CPI的增長核心因素分別來源于食品類和居住類價格的上漲,這兩類價格同比上漲達7.6%和3.94%,對CPI上漲的貢獻分別為78.5%和17.81%??紤]食品類價格、居住類價格上漲持續和前期的翹尾因素以及其他結構性因素,因此,在國家統計局看來,當前CPI上漲是不可持續的。如果核心CPI變化,中國CPI一直保持在穩定的態勢上。順此之勢,有人認為由于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與繁榮,就得把以前設定的3%CPI的目標上升至4%,而4%CPI也是中國政府可忍受的。
但是從《報告》的分析與描述可以看到,核心CPI概念在中國也許是不適應的。因為各國恩格爾系數不同,其核心CPI的含義是不一樣的。目前不少國家在使用扣除計算核心CPI時,不是簡單地將一些價格易波動項目完全剔除,而是根據價格波動程度確定項目、價格波動越大的項目權重就越低。因此,對于中國來說,分析價格形勢時,不應只關注剔除食品的核心CPI,對食品價格變動的影響也予以足夠重視。這種解釋是有見地的,也符合中國的實際與國際慣例。
我們可以看到,盡管中國CPI統計指標體系與發達市場經濟下的CPI統計指標體系大類上分類有點相同,但由于中國居民消費品及消費模式的差異,不僅在分類上不完全相同,而且不同類的權重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比如說,中國的CPI指標中食品權重為34%,而能源沒有具體標示哪一個類上,以及在交通通訊中權重多少也不清楚。而從美國CPI體系看,食品和飲料權重為15.4%,個人能源消費權重為3.2%,兩項合之為18.6%(歐元區扣除未加工食品與能源為82.8%、日本扣除新鮮食品為95.9%),而中國食品與能源消費合起來估計權重達到36%以上。如果中國也要如美國那樣來公布一個核心CPI,不僅核心CPI內涵不同,而且其權重也有很大的差異。用兩個表面上相同但實際內涵不同的CPI指標來制造一個核心CPI指數對中國來說應該是沒有多少意義的。還有在居住類上,美國CPI體系中居住類的權重為42%以上,中國則只有13%。由于中國住房類在整個CPI指數中的比重過低,這不僅沒有反映中國居民實際消費模式的變化,也使得國內房價快速上升而不能夠在CPI中得到反映(房價快速上升,無論是把住房算作是投資品還是消費品,肯定應該反映居住類的居民消費價格變化中來)。也正因為這種CPI統計體系的缺陷,從而使中國CPI不能真實地反映國內居民消費與服務價格與消費模式的變化,從而使得中國居民對通貨膨脹實際感受與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存在不少的差異。
在我看來,所謂的中國式通貨膨脹,就是指用嚴格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先是推高資產價格,然后推高基本生活品價格的飛漲,最后引起國內各種物品價格全面上漲。中國式通貨膨脹根源在于中國CPI體系的缺陷、在于政府所采取的低利率政策,在于全民持有的國有土地短期內折現及資本化,在于城市化進程中的房地產價值溢出,從而先是表現在資產價格快速上升上,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然后,表現在食品及肉蛋價格上漲,隨之將引起其他消費品價格全面上漲。
因此,正如《報告》所指出的那樣,目前國內食品價格快速上漲、肉類產品快速上漲并非一種暫時性的行為,也不是價格上漲翹尾因素,而是一種制度性因素所導致的結果。試想,資產的價格在快速上漲,上游原材料、能源等價格都在上漲,憑什么農產品的價格不會上漲。正如《報告》所指出的,目前國內糧食價格的上漲除了受氣候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外,還與我國耕地面積減少、務農勞動力減少和工業用糧快速增長密切相關。本文還要加兩條即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及制度性因素改變。因此本文贊成食品價格上漲是一個綜合性趨勢。而且食品價格的持續上漲或維持高位,會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誘發高通貨膨脹預期,可導致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還有,加上人民幣升值要素價格的內在化、節能減排成本內在化、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通貨膨脹預期增強等方面原因,價格上升的壓力并非是一個短期的問題。
而且這種中國式通貨膨脹推高了房地產市場價格,從而使得絕大多數低收入者遠離房地產市場;隨后又制造了廣大居民基本生活消費“昂貴化”,增加低收入者負擔。正是在這意義上來說,中國式通貨膨脹對國內中低收入居民危害是十分嚴重的,而目前國家開始加大對于中低收入居民的補貼力度,也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綜合來看,央行《報告》盡管沒有提出中國式通貨膨脹的概念,但對通貨膨脹的問題有了清醒的認識,這也決定了央行未來貨幣政策基點,從這一點出發,也許中國貨幣政策工具及方式會比以往有不少的新意。
央行《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目前國內價格上行壓力加大,通貨膨脹風險值得關注,而且當前“感受通貨膨脹”可能大于“實際通貨膨脹”。也就是說,就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來看,通貨膨脹的風險也許已經來臨。
作者認為:中國式通貨膨脹,就是指用嚴格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先是推高資產價格,然后推高基本生活品價格,最后引起國內各種物品價格全面上漲,其主要表現在資產價格快速上升,然后是食品及肉蛋價格上漲,隨之將引起其他消費品價格全面上漲。(易憲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