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低開高走 滬指站上4400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3月末我外債余額$3315.62億 黑石大跌 國家匯投公司虧損5億美元  -5油企獲首批原油經營資格 民企可經銷成品油 高額投資成門檻 -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稱GDP應控制11%內 -中國今年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杜鷹解讀當前農業農村工作需關注和研究的重大問題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2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三、深入研究勞動力供求的新動向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資本要素缺乏的經濟體,有自身的發展模式和特點。按照劉易斯的勞動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理論,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二元經濟結構,隨著工業部門的不斷壯大,農業的勞動力會被一批批的吸納過去。因為“勞動力無限供給”,勞動的機會成本非常低,因此在勞動力進入現代工業部門的相當時期內,工資基本保持不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劉易斯拐點”,即農業部門的剩余勞動力被工業部門吸納完畢,此時,工資水平上升,農業部門和工業部門這兩個基本生產部門的構成由此發生變化,處于平衡發展狀態,二元經濟結構變為一元經濟結構。

當前為什么要特別關注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呢?因為種種跡象表明,近年來我國勞動力供求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新趨勢。1978年,全國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達70.5%,到去年下降到近43%,下降了27個百分點,基本上是1年平均下降1個百分點。這個下降過程,又可分為兩個階段:1990年以前,是比重下降但絕對量仍然增加,1978年農業勞動力是2.83億人,到1990年增加到了3.89億人,雖然比重下降,但絕對量仍增加了1億人。1990年以后,在比重下降的同時,農業勞動力的絕對量也開始下降了,從1990年的3.89億下降到去年的3.26億人。也就是說,1990年以前的勞動力結構變化是“單下降”,1990年以后的勞動力結構變化是“雙下降”,即比重和絕對量都下降了。從國際經驗看,比重和絕對量雙下降階段的勞動力轉移速度比前一階段要快得多。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我國勞動力供求關系已經到了“劉易斯拐點”,也就是說已經從“勞動力的無限供給”轉向勞動力供求關系基本平衡,甚至有人認為已經出現局部緊張。如,《光明日報》發表河北大學副校長王俊祥的文章認為,中國勞動力供給正處于從“無限供給”轉向“有限剩余”的拐點,勞動力短缺表現為從市場結構性短缺過渡到數量性短缺。他認為,2004年初珠江三角洲地區、閩南地區出現的“民工荒”、“技工荒”,到第二年擴大到長三角地區,2006年更是進一步擴大到環渤海灣經濟區,這種非特定區域性、非特定產業性的“民工荒”、“技工荒”現象,是我國勞動力表現為數量性短缺的一個征兆。反映在勞動力市場上,是勞動力需求數量與求職人數的比率趨于上升。我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四個季度中,勞動力需求數量與求職人數的比率最低時為0.65,最高僅為0.75,而2002年最低和最高分別為0.73和0.89;2004年擴大到0.89和0.94,2005年第二季度達0.95,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又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6年對全國17省區57個縣市的2749個行政村農村勞動力就業和轉移情況進行調查后認為,農村勞動力的供求關系正在從長期以來的供過于求逐步轉向既過剩又不足。調查顯示,有3/4的村莊已無青壯勞動力可向外轉移。再如,中國社科院蔡昉2007年在《中國就業增長與結構變化》的報告中認為,目前普遍的說法是我國農村大約有1/3的勞動力是剩余的,絕對數大約有1億到1.5億,但研究發現,真正剩余的農村勞動力中50%年齡在40歲及以上,40歲以下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絕對量只有5212萬,剩余比例僅為10.7%,目前我國的勞動力供給結構,已經從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供給平衡乃至短缺轉變。世界銀行有關報告也提出,中國“人口紅利”窗口10年內將要關閉。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意見。如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潘璠在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中國離勞動力短缺拐點還很遠》的文章認為,2004年,我國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僅為15.2%(2006年下降至11.8%),而占就業人口的比重則仍達46.9%(2006年為42.6%),明顯高于第二和第三產業;而在2000年,美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國,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分別為2.6%、5.1%、10.9%和11.5%。 由此表明我國第一產業的勞動生產率仍然很低。由于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的絕對量和比重都相當高,使我們在實現工業化的進程中仍然面臨著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不提高勞動生產率,就不可能實現農村和農業的現代化。另一方面,二、三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不可能短時間吸納如此巨大的農村勞動力,而且二、三產業本身的現代化程度和其吸納勞動力的程度是成反比的。因此,中國離真正意義上的“拐點”還有很大的距離。

勞動力供求關系國民經濟競爭力、農業生產要素投入結構的變化,也關系到農產品成本和競爭力的變化,對這個問題不要小視,它對農業今后發展的性狀、趨勢都將產生深刻影響。改革開放29年來,中國為什么發展快,為什么制造業在國際上有競爭力,就是因為我們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便宜,加上工業有一定基礎,因此制造業在世界上有競爭力。但如果勞動力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了,引出的東西就非常多,就說明我們國家總體上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階段,就需要對制造業的競爭力重新估量,就要看到農業要素投入結構可能發生變化,開始大量使用機械,農業現代化進程將要加快。針對目前各方面的不同觀點和迥異看法,我們不要急于下結論,我現在也不敢茍同任何一家的說法,而且各地的情況可能也不一樣。但對這個問題要高度關注,并結合各地實際深入研究。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相關文章:
增強農業、農村、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
農民代表專訪:農業、農村、農民同樣需要創新
廣西:敲定農業農村目標 農民人均純收入要增5%
盧貴敏: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農業農村發展投入力度
回良玉勉勵廣大農村青年在農業農村發展中建功
農業稅取消后村里日子怎么過 聚焦村級財富積累機制試點
如何"種地"有章可循 農業標準化讓農民種上放心田
農業保險期待外資保險公司參與
專家:農業產業化扶貧投資是脫貧的關鍵
何傳啟:中國農業離“現代化”只有8年
李國祥:2007農業農村經濟展望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