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南京火車站,動車組列車。資料圖片
據新華社電(記者 李柯勇)今年4月18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主要干線開行了“和諧號”國產化動車組。據鐵道部相關人士介紹,中國完全掌握了動車組9大關鍵技術及10項主要配套技術。時速200公里動車組的國產化程度已達到70%以上。
取得這些成果,得益于“戰略買家”策略,僅第一次動車組招標談判就為中國節省了90億元采購成本。其間,由于西門子公司過于自信而失去奪標機會,總裁辭職,在中國談判團隊撤職,第二天股票大跌。
“戰略買家”壓低引進價格
據介紹,中國方面在談判時采用“戰略買家”策略,即,先把國內幾十家列車生產企業召集在一起,講明引進動車組技術事關國家和民族利益,明確只由四方股份和長客股份兩家與國外廠商談判,其他企業一概不準與外方接觸。在“我們最大的籌碼———中國鐵路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的吸引下,國外廠商不得不降價。
“我們最大的籌碼是中國鐵路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說,“‘十一五’期間,中國鐵路將建設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客運專線和城際軌道交通7000公里。而日本近幾年在建高鐵只有300多公里,世界上高鐵營業里程總共也只有6763公里,發達國家鐵路市場已接近飽和。國外高速列車巨頭不得不同意轉讓技術。”
創新后新車明年下線
業內人士分析,引進動車組,引來的不僅是產品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大幅提升了國內技術人員的研發和操作水平,為今后進一步創新打下了基礎。長客股份副總工程師劉志泰和四方股份設計師鄧小軍介紹,外方公司的技術培訓小到一個特殊螺栓,這些給中方技術人員留下印象。
動車組從引進之初就走了與外方聯合設計的路線,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外國產品,而是進行了再創新,使之更加適合中國國情。
長客股份董事長董曉峰向記者介紹說,盡管長客引進的是阿爾斯通的技術,但是對原型車做了大量修改,幾乎等于設計了一款新車。比如原型車寬度只有2.9米,難以滿足國內大運量的要求,中方把寬度增加到了3.3米,整整多出來一排座位。現已在京哈線上投入運營的5型車,整車專利屬于中國。
一個最突出的例子是,四方股份在引進日本時速200公里動車組后,成功實現再創新,完全具備了自主設計制造時速300公里級別動車組的能力,相關產品有望明年下線。
-問題
1是否掌握了核心技術?
中國完全掌握九大關鍵技術
中國是否掌握了高速列車的“核心技術”?在這個領域,哪些技術算是核心技術?
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說,有9項核心技術,可以概括為五大方面:列車總成、高速轉向架、車體、牽引傳動控制、制動系統及網絡控制。這是廣泛征求意見后得出的結論。
“和諧號”動車組的核心技術來自阿爾斯通、西門子、川崎重工、龐巴迪等國外企業,現在國內的技術掌握情況如何?張曙光說,經過近3年的消化吸收,我國已完全掌握了動車組9大關鍵技術及10項主要配套技術。時速200公里動車組的國產化程度已達到70%以上。這個級別的動車組一共采購了160列,其中整車進口只有6列,散件進口國內總裝12列,其他142列全部由掌握了國外技術的國內企業制造。
2如何獲得核心技術?
中方整體戰略控制談判主動
高速列車憑什么能夠拿到國外的關鍵技術?
鐵道部副部長王志國分析,理論上說,巨大的中國市場對任何一個技術擁有者都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但如果這個市場被分割成小塊,不同利益主體分頭出擊,就會大大降低各自分量,很容易被對手各個擊破。鑒于此,鐵道部充分運用了“戰略買家”的策略。主持整個談判的張曙光形容這是“用一道大墻把國內所有資源嚴密地圍了起來,只給外方留一個小門”。這樣,中方在談判桌上以二家公司對四家公司,始終牢牢掌握著主動權。
-個案
過于自信西門子出局
中方購買策略讓傲慢西門子二次競標時被迫降價
據介紹,2004年,德國西門子公司參加了第一次動車組招標,非常自信地認為中國一定會選擇它,因此開出了天價:每列原型車價格3.5億人民幣,技術轉讓費3.9億歐元。
直到最后一天晚上,西門子仍不肯讓步。
中方談判代表說,如果技術轉讓費不降到1.5億歐元以下,原型車單車價格不降到2.5億人民幣以下,這次你們肯定出局。西門子的首席談判代表很傲慢地反問:“可能嗎?”那時已是子夜。
第二天一開標:阿爾斯通、川崎、龐巴迪獲得與中國企業合作的機遇,而西門子出局。隨即,西門子股票狂跌,總裁引咎辭職,其中國談判團隊集體撤職。第二年,西門子又來競標,不僅原型車每列價格降到2.5億元人民幣,還以8000萬歐元的低價轉讓了關鍵技術。
“僅這一個項目,總共60列車,算下來以后,我們節省了大約90億人民幣的采購成本。”張曙光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策略,使我國實現了動車組的低成本技術引進,整車采購價格比西班牙低14%,比韓國低20%,比我國臺灣地區低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