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了解到,國家有關方面將對數千億海外國有資產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
此次檢查涉及到1000多家中央駐外企業和中央企業駐外子企業將面臨一輪登記和檢查。
同時國家部委、各直屬機構、各事業單位及全國性社會團體設立的駐外機構;專業銀行總行、保險總公司、國家級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境外設立的機構,亦在此次檢查范圍之內。
據透露,此次境外國資登記檢查將于8月底結束。此后,國務院有關部門將把登記檢查結果及反映出來的相關情況,作為進一步加強境外國資管理的重要政策參考。在此基礎上, 《境外企業國有產權管理辦法》、《境外國有資產審計監督管理辦法》等法規也將在今年適當時候出臺。
四部委聯合排查
據透露,這一次境外國資登記檢查,由財政部、國資委、商務部、國家外管局等部委聯合進行。財政部原清產核資辦公室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上個世紀90年代,財政部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對境外國有資產進行了一次摸底。不過,上次檢查結果未被公開。
記者日前從中國五礦、中國石油等公司了解到,他們將嚴格按照要求,組織安排各自境外子公司的國資產權登記。
“近年來,隨著國際并購活躍,國企海外上市增多,境外國資股權變動也相對頻繁,清產核資工作量和難度很大。所以這次檢查有關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國資委有關人士表示。
不久前,相關方面要求加強境外國有資產監管,健全評價考核監督體系,建立項目安全風險評估和成本核算制度,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據悉,這次登記檢查分兩個層次,一是中央層面,其范圍有: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財務關系直接隸屬于財政部的境外一級企業;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全國性公司直屬的境外機構;國務院授權部門批準,由國務院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事業單位及全國性社會團體設立的直屬公司、企業;專業銀行總行、保險總公司、國家級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境外設立的機構。
二是地方層面。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負責本地直屬企業、事業單位等海外國資的登記檢查工作。
“根據規定,境外行政、事業單位產權登記年度檢查,有關部門將根據實際情況,與相關主管單位商定。”財政部有關人士表示。
據介紹,境外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包括駐外使、領館、文化代表處、商務處,新華社派駐境外的分社等。
在此次登記檢查中,境外機構將填寫《境外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表》,并由該機構法定代表人、中方代表人或國有資產負責人簽字。
記者獲悉,此次登記檢查的內容主要有四項:一是是否按規定申辦境外國有資產開辦產權登記、變動產權登記;二是境外國有資產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其審批手續是否完備;三是境外國有資產的安全、保值增值情況;四是境外國有資產的合法權益是否受到侵害。
統一監管
權威人士透露,境外國資的安全和保值增值,是這次檢查的目的之一。
有關部門最新一份權威報告顯示,國企投資海外大多集中在貿易領域 (約占總投資的 60%),而生產性企業的 70% 以合資為主;虧損或持平企業約占 2/3, 盈利企業僅有 1/3 。
與此相對應,監察部的一份調查表明,國資流失主要分“無意”和“故意”兩種。
前者如駐外企業管理決策人員在重大項目投資時缺乏科學論證,或是擅自決定期貨、期權、外匯等高風險金融衍生品業務等造成的國資流失。
后者是指駐外企業管理人員通過貪污、受賄等方式,隱匿、侵占、轉移國有資產,或挪用公款從事違法活動,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商務部提供的資料顯示,2006年,中國企業實現對外直接投資161.3億美元,同比增長31.6%。截至2006年底,中國企業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非金融類)達到733.3億美元,設立境外中資企業萬余家。有預測認為,境外國資控制的資產應在萬億以上,其中國有企業是主導力量。
其中,中央駐外企業和中央企業所屬二級以上駐外子企業近1000戶,投資額占境外總投資的35%,中央管理的企業擁有境外投資存量的83.7%。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目前,境外企業的國有資產是否安全完整、能否保值增值,無專人負責。沒有一個部門可以準確掌握境外企業國有資產的實際存量,導致企業家底不清,產權管理混亂。
在此前舉行的一個境外國資監管“協調會”上,一個共同的看法是,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權威性管理機構和統一的管理制度對境外企業的投資、經營、產權和外派干部進行統一管理。
“目前國務院已經定調,境外國有資產監管一個總的要求就是,統一政策、分級管理。”國資委統計評價局有關人士表示。
據介紹,“統一政策”,是指境外國有資產由國務院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統一行使所有權,國務院制定或授權有關部門制訂境外國有資產管理的統一政策和法規。“分級管理”,是指境外國有資產的管理權,可在各級政府和部門之間進行分工,這不是所有權的分割,而是管理權的分工。
據透露,國資委已聯合有關部委正在調研起草《境外企業國有產權管理辦法》,擬對境外國資統一監管。 作者:方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