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GDP能耗”目前不僅成為經濟學界和媒體最關注的熱門概念,更成為各級政府“比拼”的新指標。
而剛剛拔得頭籌的廣東省表現很謙虛,“我們跟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8月8日,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在廣東省某工作會議上表示。
6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改委、能源辦共同發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公報》。該公報顯示,2005年最低單位GDP能耗省份中,廣東、北京、上海、浙江位居前四。寧夏、貴州、青海、內蒙處于末尾。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作為“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此次公布的數據將作為計算“十一五”時期各地區單位GDP能耗等指標降低率的基數。“十一五”規劃要求,各地單位GDP的能耗需降低20%。上海、廣東、浙江、山東、江蘇、山東等省份已出臺文件,把萬元GDP能耗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等指標,并作為領導班子任期內的政績考核指標。
廣東今年上半年GDP增長14.4%,處于5年來同期最高增幅,GDP總量繼續位踞全國第一。作為經濟大省,廣東不僅沒有“多吃多占”,反而是“少吃多產”。
“能源短缺是內在動力”
“廣東2005年單位GDP能耗全國最低,要說經驗,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結構調整。” 8月8日,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表示。
對廣東這一擁有超兩萬億GDP的經濟大省來說,人均擁有常規能源儲量卻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90%以上的能源長期依賴大量外調或進口。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卜新民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廣東人對能源瓶頸早有切身體會,這是綜合能源統計得以堅持的原因,也是節能降耗的內在動力。”
目前,廣東經濟結構實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廣東糧、珠江水、嶺南衣”向90年代家電產業,再向90年代末本世紀初高新技術產業和汽車業的轉變,并開始從資源依賴型向資源效益型經濟過渡。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王珺教授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近年來,廣東選擇高技術含量的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制造業、醫藥業等高效低耗能產業等。而廣東經濟規模集群效應,也使得相對單位能耗越來越低。”
除了第三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之外,廣東更重要地措施是降低工業能耗。廣東政府一方面調低了冶金、建材、陶瓷、印染、造紙、火電等高耗能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廣東把矛頭對準鋼鐵、電力、石化、化工和建材等高耗能大戶,力促其節能降耗,使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低于北京、上海等高產業集聚的大城市。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今年1至5月,韶關鋼鐵公司噸鋼綜合能耗699.7千克標準煤,比上年同期下降14.5%;廣州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萬元產值能耗0.96噸標準煤,比上年同期下降11.1%;茂名石化公司萬元產值能耗0.89噸標準煤,比上年同期下降13.6%。
未來能耗降低“空間”有多大
8月初,廣東省統計局、經貿委、發改委、能源辦聯合通報了2005年全省各市單位GDP能耗情況,汕尾、深圳、珠海、汕頭市位居最低水平前列。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珠海市2005年的萬元GDP能耗為0.66噸標準煤,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79噸標準煤)。作為今后能耗降低率計算的基數,珠海市的能耗水平處于全省21個市的第19位,將給今后能耗降低率目標的完成帶來較大壓力。
珠海市經貿局一位官員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如要實現今年GDP能耗下降2%的目標仍有差距。因為珠海市下半年及今后經濟的發展仍將處于快速增長期,而且產業將向重化型發展,對能源的消耗從總量上看將有增無減。
目前,廣東經濟正處于從原有發展模式向新型工業化轉變的歷史性轉折點。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雖然廣東13%的單位GDP能耗比全國的20%低了7個百分點,但難度不小,空間有限。” 在全國的層面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也認為,實現萬元GDP的能耗在未來五年當中下降20%,比GDP增長指標的實現要難得多,“從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到目前為止,已經制定了‘十一五’規劃的省市,還沒有哪一個地方萬元產值的能耗降低到20%,其中,少的降10%,多的也只有降15%,這就說明這個指標的完成存在較大難度。”資料
單位(萬元)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費水平和節能降耗狀況的主要指標,一次能源供應總量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是一個能源利用效率指標。該指標說明一個國家經濟活動中對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經濟結構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變化。(記者 談佳隆/廣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