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房地產業是熱鬧的一年,也是多事的一年。
這一年,針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政策頻出,時近年底卻看到不調控的效果;這一年,普通老百姓在受夠了高房價的折磨后,開始發起各種運動來表達抵制;這一年,房地產的反腐力度陡增,一批地方高官因此落馬……
銀監會副主席蔣定近日撰文指出,我國今年的房產宏觀調控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房地產市場是不穩定的,過熱勢頭仍在。
地震:90平方米,70%
這兩個數字無疑是2006年備受關注的數字。也是眾多宏觀調控措施中最重要、最醒目的一條措施。
5月29日,國家九部委聯合發布的“國十五條”規定,從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建筑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下(含經濟適用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
與此相適應,國十五條對住房信貸政策也做出了改動,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仍執行首付20%,而90平方米以上的首付執行30%。90平方米成為一道分水嶺,不論是對購房者還是對開發商,這一政策都足以用“震動”來形容。因為,這是國家首次從供需兩個方面對房價進行的宏觀調控。
如果說2004年的宏觀調控政策主要是針對部分城市房地產出現過熱現象的調控,2005年是對不合理需求進行調控,今年則是雙管齊下,供給和需求都不放過。
從時間上看,90平方米70%的政策顯現作用最早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靶粜彤a品會在明年下半年才能夠批量投入到市場中,明年不會是9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房大幅度占據市場空間的一年,應該大中小都有各自一部分?!痹?2月22日,焦點房地產網舉辦的一場論壇上,眾多房地產代理商表達了這樣的看法。這一政策究竟能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怎樣的效應,難以預測。
保障:經濟適用房的生與死
在很多學者眼中,政府應為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性住房,面向高收入者的商品房則按市場規律運作。“新加坡85%左右的人口都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中,剩下的房子愛怎么漲就怎么漲,反倒對國家有利?!币晃环康禺a專家這樣對記者說。
但是,在我國,保障性住房缺失卻是難以回避的問題。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還有65%的地級以上城市、91.1%的縣級城市未公布住房建設規劃。尚有5個省(區、市)沒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目標責任制,19個地級以上城市沒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不但如此,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界限在哪里?夾在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之間的中等收入群體該買什么樣的住房?國家財政能否負擔起大量的保障性住房?這些都是爭論不休卻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很多人想租住廉租房卻不知道哪里有這樣的房子,很多人需要經濟適用房卻總也排不上隊、買不上房。在北京,經濟適用房早已變味,中低收入者買不到,買到的因為生活不便同樣怨聲載道。
由此帶來的是經濟適用房政策的波動。今年10月1日公示的《北京住房建設規劃(2006年~2010年)》提出,經濟適用住房將轉變供應模式,由銷售為主過渡到租售并舉,并探索建立政府回購式的“內循環”流轉模式。
經濟適用房回購的這一說法迅速在網上引發爭論,最初支持和反對者旗鼓相當,但幾天之后,反對者占到了70%。最終,這一回購政策不了了之。
經濟適用房該壽終正寢還是繼續保留?各方仍在爭論。
抗議:從不買房運動到個人集資建房破繭
統計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7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同比漲幅5.8%~8%,北京、深圳、廣州等大城市房價漲幅領跑全國——每個月的同比漲幅均在10%左右。面對高昂的房價,普通人的“不買房運動”、“公開房地產成本”、“集資建房”紛紛登臺。
4月底,深圳市市民鄒濤在網上發表《“不買房行動”致全社會的公開信》。他認為,如果人們現在買房,將“沒有幸福感可言”。號召人們要付諸行動,在近3年內不要買房。
這封信的發表立刻在網上獲得了全面支持,不少人在吶喊:3年不買房,讓開發商破產。然而,這只能是鄒濤們的理想,現實中,該買房的照買,開發商絲毫不為所動。
鄒濤并不罷休,他在發出不買房公開信后,給開發商們也寫了一封公開信,指責房地產是“一個暴利行業”,并追問“有哪個開發商敢公布房地產開發的成本?”
要求公開成本的聲音越來越多,哈爾濱出現了經濟適用房購買者狀告政府,要求公開成本的案例。
開發商堅持說這是商業機密,公開成本不合法,而多數學者和普通購房者卻認為公開成本理所當然。財政部公布39戶房地產開發企業共查出資產不實93億元,收入不實84億元,利潤不實33億元。房地產究竟是否暴利?開發商心知肚明。
在浙江溫州,另一場普通購房者對高房價的抗爭行動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這個集資建房運動并不新鮮,但與之前全國其他地方的集資建房相比,溫州的集資建房在“拿地”這個難度最大的環節上取得了突破。11月15日,該集資建房的牽頭人對媒體公布,開發成本不足周邊樓盤的一半。
本來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好示范。然而,集資建房并非一帆風順,12月13日,溫州市房管局局長胡立同表示,溫州個人合作建房項目存在“違規操作”行為,違反了房地產開發的相關要求,在操作上已脫離“個人集資建房”有關標準框架,是一種變相的商品房買賣。
個人集資建房能否順利走下去,目前還是未知數。但畢竟,這給普通人帶來了希望。
反腐:一批高官落馬
伴隨全國房價的高歌猛進,一批高官紛紛落馬。反腐,似乎也成了2006年房地產市場的一個亮點。
今年6月17日,首創置業董事長劉曉光突然被有關部門帶去談話,隨之而來的是兩個多月的不再露面。一時間,北京的各大地產開發商紛紛三緘其口。
68天之后,劉曉光重新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只是協助有關部門進行調查”。但這卻給北京地產界甚至全國房地產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今年以來,和土地、樓市有關的腐敗官員落馬一個接一個,安徽省原副省長何閩旭、天津市檢察院原檢察長李寶金、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書記李大倫等等,影響最大的還包括上海的社保案和國資委相關人員接受調查等。最近的一個當屬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
反腐能帶來房地產業的良性發展嗎?在普通百姓心中,開發商哄抬房價、地方政府推波助瀾是造成高房價的根本原因,從這個角度看,反腐無疑是個利好消息。(中國青年報 記者 李松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