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其工業布局主要集中分布在沈陽、大連等大中城市,縣域經濟一直是全省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經濟規模小、總量低,而且零星分散,對財政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有限。2003年以來,遼寧省財政廳黨組針對縣域經濟發展嚴重滯后、縣鄉財政極度困難的實際,提出要在老工業基地振興中著力做好財政支持縣域經濟加快發展這篇大文章。經過調研和充分論證,他們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財政政策建議,并以省委、省政府文件下發實施。在財政體制、財政政策、投融資等諸多方面,該省加大對縣域扶持力度,以發展縣城及其工業園區為重點,實施縣域財源建設工程,著力培植一批稅源大戶,努力建設一批財源大縣。預計2006年,全省44個縣(市)地區生產總值3500億元,高于全省增幅7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將突破百億元,高于全省增幅10多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億元縣將近40個,比2002年增加1倍。由于財政激勵政策逐漸發力,縣域財政經濟實現了又快又好的發展,成為全省財政經濟的源頭活水,也成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中堅力量。
以園區經濟促縣域發展
為加快縣鄉骨干財源項目建設,更好推進縣(市)財源建設工程實施,遼寧省財政廳去年制定了《遼寧省縣(市)招商引資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規定,省財政對全省40個縣(市)從省外引進的資金,用于發展本地區第一、二、三產業,單位項目引進額在1000萬元以上且投入正常生產或運營、增加稅源、增加就業崗位等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項目,按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2006年度,經對40個縣(市)審核,僅從省外引進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就達198個,吸引資金50多億元,并兌現招商引資大項目獎勵資金3000萬元,這些錢主要用于彌補各縣(市)政府招商引資成本。一大批項目在各縣(市)落戶,極大地改善了縣(市)財源結構,增強了縣(市)財政經濟實力。
遼寧是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全省經濟份額中工業比重大,但全省縣域經濟中的工業化水平仍較低,這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癥結之一。為此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發展縣城及其工業園區為重點,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化進程,以解決農民增收、財政增長、農村勞動力轉移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西柳服裝市場位于遼寧省海城市西柳鎮,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服裝交易市場之一。海城市委、市政府借縣域經濟發展的東風,先栽梧桐樹,再引鳳凰來。以拉動服裝產業鏈為契機,在西柳鎮建起了海城工業園區,政府出資為園區提供水、電、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吸引了臺灣及江浙等地的民間資本前來投資興業。
記者采訪的投資3.5億元的翔鷺化纖(海城)有限公司就是園區內招來的最大鳳凰。該企業利用遼寧當地豐富的石化資源做化纖原料,生產高檔民用絲,產品暢銷國內外,除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外,還為當地700多名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騰龍服裝有限公司是園區內另一只招來的“大鳳凰”。這家民營公司的投資規模為980萬美元,它利用翔鷺公司提供的化纖絲,承攬各地名牌服裝的加工業務,產品走俏國際市場。據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呂輝介紹,騰龍服裝有限公司設計了2000個生產崗位,繁忙季節有1300人就業,現在雖然是加工淡季,但企業的員工也保持在600人以上。翔鷺與騰龍兩家企業,讓當地1300多農民走出了莊稼地。
翔鷺和騰龍的注入為海城培植了強大的稅源。2005年,翔鷺化纖(海城)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7.2億元,上繳稅收1.8億元。騰龍服裝有限公司年產服裝500萬件,實現利稅2000萬元。
在遼寧,像海城這樣的工業園區還有很多。為了促進縣城及其工業園區加快發展,今年省財政安排了2.2億元資金,采取貼息或補助的方式,重點扶持22個縣城及其工業園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經過學習先進經驗并結合本地實際,省財政要求各縣(市)在園區建設上堅持“規劃先行、集中資金、擇優扶強、重點支持、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將補助資金全部用于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方面。貼息資金主要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資金的貼息,支持做大縣城規模,提升縣城及其工業園區水平,引導縣域產業集聚和農村居民向城鎮集中。
奏響現代農業主旋律
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稱號的遼寧振興集團,是我國惟一獲此殊榮的生態農業企業。記者在采訪中看到,該企業養的豬都是“住樓房、吃食堂、洗淋浴、睡鋼床”,這是遼寧現代農業的一個代表作。
位于遼寧省大洼縣西安鎮的振興生態集團是在西安養殖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化股份制企業。該企業以水為紐帶,通過干濕分離技術,使豬產生的水尿被水葫蘆吸收,水葫蘆作為飼料喂豬,排出的水用來澆地,依此實現生物循環。如今,該企業已發展種豬600頭,生豬存欄達10萬頭。經過良性滾動,企業已發展成集養殖、加工、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示范園,形成了6億元的資產規模。2003年以來,該企業生產的“全球牌”豬肉不僅端上了北京人的餐桌,而且出口東南亞等地,成為聞名海內外的一家外向型生態農業企業。2005年,集團實現稅利3000萬元,不僅為國家貢獻了稅收,而且還為當地1200名農民創造了就業機會。
“要做就做最好的。”遼寧省大洼縣榮興鄉養殖協會會長蔣春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從另一個層面向我們展示了遼寧縣鄉財源建設的魅力。
1999年以來,酷愛動物飼養的蔣春庭依靠自己的積蓄,從加拿大、荷蘭等地引進了藍狐、銀狐等狐貍品種,辦起了一個占地50畝的狐貍養殖場。該場狐貍存欄數達到了1100頭,安排當地農民100余人實現了就業,帶動本鄉1200戶農民從事狐貍養殖和加工,國家、省、市財政部門通過農業綜合開發,投入640萬元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支持其引進先進的屠宰加工技術和設備,努力將大洼縣榮興鄉狐貍加工廠辦成國內一流的加工企業,以帶動財政增收和農民致富。
從朝陽的變化看縣域經濟崛起
遼寧西部的朝陽市下轄的5個縣(市)都是全省的貧困縣。由于歷史和環境的因素,朝陽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多年來一直處于全省的后面,經濟缺乏活力,對此,朝陽財政局的“老財政們”心里都有一本辛酸賬。遠的不說,就是“十五”之初,朝陽的5個縣(市)還大量拖欠公教人員工資,上訪不斷,“無米下鍋”的日子曾經長期困擾朝陽,縣域的“頭頭腦腦”,沒有心思研究發展,“吃飯財政”是當時的真實寫照,而且,還吃不飽。
但近3年來,人們對朝陽就要刮目相看了。朝陽縣域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上升態勢,縣域經濟總量和財政規模逐年擴大,2005年,朝陽5個縣(市)的財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44個縣(市)平均增幅10.6個百分點,增幅躍居全省第一位,今年前11個月,朝陽市縣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3.4%。朝陽縣域正在起飛。
朝陽市財政局長王涌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省財政關注、支持遼西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通過政策引導,把遼西和縣域經濟發達地區拉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等于是給遼西縣域經濟的發展墊了一塊“磚”,正是站在這塊磚上,朝陽縣域經濟實現了快跑。
2003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支持遼西北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財政政策,像實行省共享稅收定比增量返還的激勵縣域經濟發展的財政體制政策,實行保運轉、重激勵、促發展的轉移支付政策,在農業產業化和工業技術改造方面支持發展的貼息、擔保政策,等等。在朝陽人看來,這些政策就像為貧困縣域量身定做的一樣,處處關乎困難縣域的實際,正“撓到了貧困縣域的癢癢處”。
2000年,朝陽縣域獲得省財政一般轉移支付1億元,到2005年達到9億元。2001年,朝陽縣域還在借錢發工資,2005年,朝陽縣域不僅實現了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而且,還清了多年的歷史陳欠。
在朝陽人看來,省財政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指針已經開始轉向,過去重點“幫貧”,2003年以來的政策主要是“促富”,財政政策的設計,在體制上內生出激勵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機制,朝陽縣域看到了省財政扶持政策的“核”,也就把運用政策的重點放在了發展上,省財政政策支持的初衷與縣域的發展思路合拍了。
2005年,在省共享稅收定比增量返還中,朝陽5個縣市的增量返還額全省最多。省財政廳的統計顯示,2003年到2005年,朝陽市五縣(市)累計獲得省共享稅收返還21698萬元,占全省的20%,平均每縣4339.6萬元,比全省44個縣(市)平均返還額2609萬元多1730.6萬元。省縣區財源辦副主任蘇仲義對記者說,返還額度體現發展水平,返還的越多,說明發展越快,省里的激勵性財政政策已經成為全省縣域競相發展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