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連鎖業而言,即將到來的2007年是否意味著一個新里程的開啟?
此前在第八屆中國連鎖業會議暨中國連鎖店展覽會上,作為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掌門人的郭戈平語出驚人,首次對外宣布中國連鎖業將由“做大”改為“做強”。
對于在此時提出行業新的發展策略,業內普遍的看法是中國零售業的市場格局與競爭主體已經與入世前后大相徑庭。
中國零售業是國內最早對外開放的行業之一,從1992年進行部分城市試點開放。值得欣慰的是,在過去十多年里,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積極推動下,中國連鎖業取
得了長足的進步。而特別在入世后,企業規模快速提升。
統計表明,2005年底,中國零售連鎖企業達到1416家,門店數量達到90476個,總銷售額為7810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國前30家連鎖企業的銷售收入完成2751億元、店鋪總數達到15563個,同比分別增長25%和17.1%。
而在“做大”方面,也是業績不菲。從北京物美入主新華百貨,到新華傳媒4.2億控股華聯超市,再到物美并購美廉美、國美并購永樂。在近年來這一聯合、并購、兼并的大潮中,中國連鎖業終于有了自己若干個企業航母。
專家分析指出,面對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巨頭的強勢,我們若不在整個行業內實施“做大”的戰略部署,恐怕別說與人家外資展開競爭了,就是“與狼共舞”的資格也談不上。因而,當時對接的以“做大”為主的發展戰略是符合中國零售業實際情況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歷經了國際零售巨頭跑馬圈地之后,中國零售領域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向:外資依靠中心城市做基地,開始向中國內地二、三級城市全線擴張。而這一發展勢態比我們原先預計的提前了。
伴隨中國零售市場對外資全面開放,從2004年后,外資這種擴張勢頭更加猛烈。據統計,近兩年來,商務部批準入華的外資零售商高達1027家。而在過去10年間,商務部批準入華的外商企業僅有314家。
面對新一輪擴張,本土企業依然勢單力薄。2005年位居中國連鎖百強前三名的百聯、國美、蘇寧總計銷售額總和為1616.3億元人民幣,而同期的沃爾瑪全球凈銷售額達到2852億美元。
更為嚴峻的是,影響和決定中國零售業未來發展的廣大中小企業正處于飄搖不定的狀況之下。經營小、盈利低、資金弱、管理差、人才少等共性問題,無疑使它們長期處于舉步維艱的境地。
或許是覺察到在國際巨頭更加猛烈的攻勢下,中國連鎖企業所占有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縮小;或許是意識到在如火如荼的并購兼并大潮中,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零售業的整體發展問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審時度勢,及時實施新的發展策略。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中國零售企業超過上萬家,其中中小零售企業占到90%以上。而如何選擇突破口,像牽牛鼻子一樣,在解決困擾中小企業核心問題的同時將其它問題迎刃而解。在第八屆中國連鎖業會議暨中國連鎖店展覽會上,IBM“零售商店集成架構”系統被隆重推出,無疑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注腳。
據悉,IBM此系統包括幫助企業實現戰略定位的“門店優化和轉型系統”、加強顧客服務的“多媒體自助服務終端”、加強門店管理的“店長管理系統”、增加供銷效率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等。
一項來自權威機構的調查表明,本土的中小零售企業管理水平較低,信息化處理十分薄弱。目前,國內尚有70%以上的中小企業沒有達到電子商務的基本標準。而日常運行基本是憑個人經驗來完成銷售與配貨。
來自山東、江蘇、黑龍江、廣西等地區的中小企業代表普遍反映,這套系統仿佛是在為他們量身定制,解決門店選址,優化門店商品結構組合,掌握門店績效評估,這些都是他們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業務難題。
將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引進,并在第一時間對接國內廣大中小企業,這正是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做強”上打出的第一張牌。郭戈平告訴記者,發改委、商務部等國家有關部門十分關注中小零售企業,在“十一五”期間加大科技投入,扶持其自身發展。
未來的征程并不是坦途,期待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做強”上打出第二張、第三張好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