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源以煤為主 污染狀況加劇
我國是富煤國家,整個能源結構中煤占90%以上,每年全國消耗煤達到6億多噸。根據BP世界能源數據統計,2006年全球能源消費石油平均占35.8%,天然氣平均占23.7%,煤炭平均占28.4%,而中國煤炭比率卻高達69.7%。中國這種資源條件決定了未來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耗結構在短期內難以轉變,未來煤炭為主的污染排放仍然會居高難下。
2005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煙塵、化學需氧量等相當一部分污染物的排放量并未實現預期的目標。世界銀行發展報告列舉的世界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中國占了16個。嚴重的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目前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變化難測,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中國,通過技術創新將污染嚴重的煤資源轉化為潔凈能源,具有戰略意義。這種轉化單純依靠國家和少數科研機構顯然是不行的,必須采取強有力措施,引領千百萬企業"八仙過海",自主創新,共促轉化。在這方面,陜西海浪公司就是一個難得的示范樣本。他們自主研發的"海浪高效節能微排放燃煤鍋爐",不僅能節煤30%,而且污染排放已趨近于"0"。如果國家及時給以強力扶持和推廣,其在節能減排方面所產生的帶動推進作用將是十分驚人的!
4.行業節能減排不平衡 喜憂參半
在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艱苦努力下,我國的節能減排已初見成效,雖然2006年沒有實現預期目標,但2007年首次實現了雙下降目標,目前各行業發展不平衡,可謂喜憂參半,任重道遠。據我們調查,各主要行業節能減排狀況如下:
(1)煤炭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國煤炭行業原煤綜合能耗由2006年30.13千克標準煤/噸,減少到2007年上半年的26.85千克標準煤/噸,下降了10.89%。同時,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加強煤炭清洗生產和綜合利用,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全國原煤入洗總量由2000年3.7億噸增加到2005年的53%。到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煤矸石、煤泥、瓦斯電廠300余座,年利用低熱值燃料近9000萬噸,相當于回收和節約3500多萬噸標準煤。但是,作為煤炭終端用戶的企業節煤降耗、減少排放的進展仍然不大。像陜西海浪公司這樣突破性的節能減排創新成果仍然是鳳毛麟角,制約著各地節能減排水平的整體提升。
(2)電力行業節能減排進展較好,但是提升值和穩定度仍未達到預期標準。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供電標準煤耗由370克/千瓦時,下降到367克/千瓦時,節約標準煤230多萬噸。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方面,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煙塵控制水平逐年提高,氮氧化物控制初見成效。進入"十一五"以來,全國火電廠煙塵脫硫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但是,由于2006年全國電煤用量增長,二氧化硫排放量仍然比上年增加3.8%。
(3)石化行業,作為高耗能和易污染的產業,2006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標沒有實現。化工行業消耗能源約占全國耗能總量的15%。有著巨大的節能降耗空間。"十一五"減排規劃要求,單位GDP二氧化硫和COD應下降10%,但2006年這兩種污染物不降反升。在排放量增加較大的行業中,化工行業位居前列。因此,石化行業要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還有相當大的難度,形勢十分嚴峻。
(4)有色金屬和鋼鐵行業。作為能耗大戶,有色金屬行業節能減排走在前列。在經營業績快速增長的情況下,該行業主要單位能耗已大幅下降,一些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鋼鐵行業的能耗、環保狀況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較大。高爐-轉爐流程的能耗是電爐流程的2倍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是電爐流程的3.8倍,而中國的電爐增長恰恰比較緩慢。另外,中國廢鋼資源緊缺,電爐鋼生產中大多使用30%-40%的高爐鐵水,造成了中國電爐能耗比國外偏高。鋼鐵行業的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費的14.96%,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國的比重較大,全行業節能減排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