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國鄉鎮企業全面貫徹中央1號文件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服務“三農”這條主線,努力克服經濟運行中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加快改革和調整步伐,加大投資和市場開拓力度,在調整中實現了平穩快速健康發展,鄉鎮企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目標,為農民就業、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做出了新的貢獻,為“十一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2005年鄉鎮企業運行基本特點
(一)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快速增長,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據農業部鄉鎮企業局預計,全年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46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1.44%,增幅比上年略有降低。從全年發展趨勢看,在宏觀調控中,鄉鎮企業、鄉鎮工業增長基本保持穩定。2005年一季度,全國鄉鎮企業增加值增長11.32%;上半年增加值增長11.12%,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長11.33%,比上半年上升0.21個百分點;全年增長11.44%,比前三季度上升0.11個百分點。總體上實現了更快、更好平穩發展的預期調控目標。全年鄉鎮工業完成增加值33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8%。從全年發展趨勢看,鄉鎮工業一季度增長13.45%,上半年增長13.06%,前三季度增長13.02%,與全年增幅相比略有波動。鄉鎮企業交通運輸倉儲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社會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全年完成增加值10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56%;由于工業較快增長和投資的拉動,第二產業發展略快于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鄉鎮企業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2.06%下降到21.89%,下降了0.17個百分點。
(二)效益增長快于生產速度增長,企業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年鄉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86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高于增加值增幅0.6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1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72 %,高于增加值增幅1.28個百分點;上交稅金4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4.82%,高于增加值增幅3.38個百分點。鄉鎮工業產銷銜接良好,產銷率、資本收益率、勞動生產率均比上年有不同度的提高。全年鄉鎮工業產銷率為93.08%,比上年提高0.27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2863元/人,比上年增加2600元/人。
(三)農產品加工業增長快于一般鄉鎮工業增長,涉農工業發展優勢進一步增強。2005年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實施“點調控”,對產能過剩的長線產品壓縮投資,限制產量,對涉農工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積極鼓勵發展。全國各地把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調整鄉鎮企業結構的大方向,積極引導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依靠資源優勢,突出綠色品牌,不斷開拓市場,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和企業的提檔升級,農產品加工業呈現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到2005年底,全國規模以上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達56264個,比上年增加了1825個;從業人員達700萬人,比上年增加 10萬人;全年鄉鎮企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完成增加值5100億元,同比增長17.00%,高于全國鄉鎮工業增幅3.92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鄉鎮工業的比重達31.2%,占全部鄉鎮企業的比重由2004年的10.42%上升到2005年的10.94%,比上年提升0.52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鄉鎮工業的主要行業和重要增長點。
(四)鄉鎮企業總體規模實力增強,對社會貢獻進一步加大。2005年全國鄉鎮企業擁有資產總額56000億元,其中工業企業資產總額4260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5%和17.4%。鄉鎮企業在自身規模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對社會貢獻也進一步加大。鄉鎮企業發展擴大了農村勞動力就業,2005年全國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達14180萬人,比上年增加310萬人,增長2.26%,鄉鎮企業從業人數占全國農村勞動力的比重達到26%左右。鄉鎮企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2005年鄉鎮企業累計支付勞動者報酬10800億元,同比增長10.7%,農民人均從中獲得1100元,比上年增加97元,從鄉鎮企業獲得的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4%左右。鄉鎮企業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鄉鎮企業是我國縣域經濟的主體,一般占縣域經濟總量的70%左右,有力地拉動了當地經濟快速增長。鄉鎮企業發展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5年鄉鎮企業累計上交補助社會性支出、上交支農、建農資金160億元,有力地支援了農業生產和農村各項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保證了基層政府的正常運轉。鄉鎮企業帶動千萬農民接受現代工業的洗禮,提高了農民素質,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推動一部分地區率先實現了工業化、城市化,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范。
二、全國鄉鎮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分析全國鄉鎮企業快速平穩發展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家經濟政策和宏觀環境的改善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發展。鄉鎮企業的增長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密切相關,全國經濟形勢好,鄉鎮企業發展的速度就快、發展質量就高。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完善,我國政府依靠市場手段實施宏觀調控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在對部分行業進行 “點調控”的同時,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發展擴大就業和涉農產業,鼓勵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進一步加大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支持力度,這些政策措施促進了經濟的結構調整和持續快速增長,國民經濟在上年增長9.5%的基礎上,2005年增長9.4%,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的預期目標。全國各地科學發展意識和機遇競爭意識進一步增強,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搶抓發展機遇,呈現出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這種好形勢為促進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外部動力和有利的市場環境。同時,隨著國家一系列支持“三農”政策的出臺,鄉鎮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也大大改善,企業家發展的信心和積極性明顯提高,投資欲望和發展動力也得到了增強。
(二)企業改革的深化和內生動力的增強驅動了鄉鎮企業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經濟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提高,鄉鎮企業主動適應外部資源和市場約束增強、扶持政策減少的變化,積極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日趨深化,農村混合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成為鄉鎮企業增長的主體,鄉鎮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日漸增強。
(三)固定資產投資和外貿出口的持續增長拉動了鄉鎮企業的發展。2005年,全國鄉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外貿出口雖然增幅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增長幅度均高于生產增長,成為拉動鄉鎮企業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全年鄉鎮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2%,其中新建項目投資1萬億元,改建、擴建項目投資5000億元。前幾年一大批投資項目投產達產和2005年一批新建項目的建成投產,成為鄉鎮企業的新生力量,增強了鄉鎮企業發展后勁。全國鄉鎮企業出口企業達到16萬個,其中年出口交貨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5萬多個;全年出口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98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94 %,在出口產品中,輕工、紡織服裝、機械、工藝品等四類產品出口交貨值超過1000億元,成為鄉鎮企業出口的主要行業。在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鄉鎮企業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也大幅增加。
(四)產業集群和規模企業的不斷壯大帶動了鄉鎮企業的發展。近幾年在鄉鎮企業專業村、產業鎮、工業園區發展的基礎上,以特色產業為主體,以骨干企業為龍頭,與產業鏈相配套的大量中小企業不斷聚集,形成了一批極具地方特色和區域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2005年鄉鎮企業產業集群化趨勢和規模企業發展進一步加快,成為帶動鄉鎮企業增長的骨干力量。據初步統計,2005年全國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鄉鎮企業集群達200多處。全國規模以上鄉鎮工業企業達17萬個,比上年增加 1.1萬個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6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7.11 %,比全國鄉鎮企業平均增速快5.6個百分點;比重占到鄉鎮工業企業總量的 48.5%,比上年提升1.1個百分點。
(五)社會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動了鄉鎮企業的發展。2005年,農業部召開了全國鄉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座談會,出臺了《關于加快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推動了鄉鎮企業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全國各地結合鄉鎮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普遍開展了以融資擔保、信用評價、人才培訓、信息網絡、創業輔導、行業協會為主要內容的服務體系建設,在緩解鄉鎮企業資金困難,增強信用意識,提高人員素質,維護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地推動了鄉鎮企業的發展。
三、2006年鄉鎮企業發展形勢分析和發展對策建議
2006年是我國“十一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進一步看好。盡管鄉鎮企業的發展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鄉鎮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將進一步改善,鄉鎮企業發展面臨良好機遇,2006年鄉鎮企業仍會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主要支撐因素:一是國際國內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將為鄉鎮企業提供有利的宏觀環境。從國際上看,2005年美國、日本及歐洲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實現了穩定增長,預期2006年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從國內看,2005年我國家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如期實現了“十五”計劃的發展目標,為“十一五”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06年作為新一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科學發展觀更加深入人心,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成為各級黨委政府追求的共同目標,我國經濟將在平穩發展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好形勢將為鄉鎮企業提供一個有利的發展環境。二是國家經濟政策將更加有利于鄉鎮企業發展。隨著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相關配套政策的落實,鄉鎮企業的發展空間和領域進一步拓寬。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工程的實施,國家將更加重視“三農”問題,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必將進一步向“三農”領域傾斜。隨著農業部農產品加工業管理職能和支持政策的完善,農產品加工將得到長足發展。鄉鎮企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和農產品加工業的主體力量,必進一步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等與農民就業、增收密切相關的產業,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三是鄉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外貿出口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目前,擴大招商引資,加快結構調整仍是各地發展經濟的重要措施,2006年各地必將進一步加大啟動民間資金和利用外資的工作力度,加之對經濟發展形勢良好預期和2005年投資慣性的影響,全國鄉鎮企業將繼續保持旺盛的投資勢頭。同時,2006年我國將結束WTO過渡期,外貿依存度進一步提高,鄉鎮企業在經受貿易壁壘制約的同時,也將受惠于WTO普惠制提供的競爭機遇,鄉鎮企業外貿出口將會穩定增長。投資和出口增長仍將是拉動鄉鎮企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基于上述分析,建議采取以下對策措施進一步加快鄉鎮企業發展:
(一)努力為鄉鎮企業營造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
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合作,努力形成發展鄉鎮企業的合力;要整合社會各方面的資源,為鄉鎮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二)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提高鄉鎮企業市場競爭力
一是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要以國家宏觀調控為契機,依托技術進步,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工藝落后、資源浪費嚴重的項目,大力支持農副產品加工業等新興產業發展,使其盡快做大做強;繼續堅持產業集聚發展的正確方向,鼓勵鄉鎮企業向城鎮和工業小區集中。二是要促進區域平衡發展。充分利用東西部鄉鎮企業經貿洽談會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博覽會等機會,促進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
(三)加強規劃制導,引導鄉鎮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利用國際經濟復蘇和我國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上升期的有利時機,結合“十一五”規劃制定工作,加強鄉鎮企業發展規劃編制。要著重從產業結構、產業布局、產業集聚、產業扶持等方面,引導鄉鎮企業協調健康發展。要認真貫徹國家《投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對鄉鎮企業投融資方向的引導,把社會各方面發展鄉鎮企業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
(四)推進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管理部門服務水平
促進鄉鎮企業發展,必須提升鄉鎮企業管理系統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真正寓管理于服務中。當前要重點抓好信息咨詢、人才培訓、融資擔保、誠信、創業輔導等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要下功夫解決鄉鎮企業融資難、擔保問題,盡快構建鄉鎮企業融資擔保服務平臺。要建立完善人才培訓體系,結合藍色證書工程,建立多層次、寬覆蓋、長期性的人才培訓網絡,提升鄉鎮企業職工素質。要積極探索建立區域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突破技術難關,推動塊狀經濟和企業集群發展。(農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