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傳統電視春晚13日晚揭開了面紗。而在此之前,各種形式的“網絡春晚”也登上國內主要網站的首頁,并向傳統電視春晚發出明確的挑戰信號。
專家認為,“網絡春晚”的出現,是娛樂文化的一種平民化回歸。
“網絡春晚”受網民熱捧
“網絡春晚”由來已久,但今年的“網絡春晚”無論從節目數量還是受關注程度,都呈現井噴態勢,因而有網絡媒體將2010年稱為“網絡春晚元年”。
拉開今年“網絡春晚”大幕的是2月6日晚8點第一視頻等網站主辦的“風景這邊獨好·春網開元”網絡春晚。在時長3個小時的節目里,后舍男生、芙蓉姐姐等網絡紅人登上舞臺,與孫悅、許巍、孫楠等演藝界人士同臺獻技。
與傳統的電視轉播不同的是,第一視頻“網絡春晚”將11個機位的畫面和主畫面同時放到播出界面,網民不僅可以在各機位鏡頭之間自由切換,從不同視角欣賞節目,還可以切換到后臺看演員在后臺化妝、吃東西、候場等花絮。
同一天開始的“首屆北京電視臺網絡互動春節聯歡晚會”選擇了電視、網絡和手機網三大平臺共同播出,并連續播出七場;2月11日天涯社區主辦的第四屆天涯春晚也吸引了眾多網民,一度造成網絡堵塞;南海網、華聲在線和搜房網等網絡媒體也都加入到“網絡春晚”隊伍中,推出各具特色的節目。
24歲的陳寒是武漢大學一名研究生,今年他第一次接觸到“網絡春晚”。“‘網上春晚’內容比較符合年輕人的胃口,時代氣息非常濃厚,而且參與的網友很多,大家一起從節目單里選節目、選主持人,邊看還可以邊討論。相比較傳統的春晚來講,我更喜歡這種為我們量身打造的節目。”
草根文化彌補電視春晚缺陷
有網友認為,“網絡春晚”和傳統電視春晚最大不同點是,“網絡春晚”把藝術生活化了,更貼近生活。“網絡春晚”的舞美設計、節目編排、現場組織等方面不及電視春晚精致,但“網絡春晚”更注重受眾群體的參與性和草根性,它的草根本質恰恰迎合了網民的娛樂心理。(記者王海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