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乎上——讀黃智程的山水畫創作
1917年,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論畫》中說:“中國畫學至國朝而衰弊極矣,豈止衰弊,至今群邑無聞畫人者。其遺余二三名宿,摹寫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筆如草,味同嚼蠟,豈復能傳后,以與今歐美、日本競勝哉?”希望中國畫家能“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者”。呂澂則提議要進行“美術革命”,要“以美術真諦之學說,印證東西新舊各種美術”。陳獨秀進一步提出“革王畫的命”,并說改良中國畫“斷不能不采用西畫的寫實精神”。這些觀點的提出已經過去近百年了,中國畫并未因此真正衰落下去,相反在20世紀還出現不少國畫大家,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潘天壽等人基于傳統上的突破使中國畫呈現勃勃生機。
關于當代中國畫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種討論不曾間斷,但對于中國畫發展的方向和前途持悲觀甚至否定的論調不斷出現,典型的如“中國畫已經窮途末路”、“筆墨等于零”、“推倒國畫這堵墻”等等。就其實質來說,這些觀點還是站在中西兩種文化的沖突上來看國畫的問題,與20世紀初革新派的論調沒有本質的區別。但是他們都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即中國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性,比如追求氣韻生動、巧妙的空間布置、特殊的筆墨語言等等。尤其是筆墨作為中國畫的靈魂和精髓,是傳統繪畫最鮮明、最基本的符號,如果把它也都當作臟水一并潑掉的話,那么中國畫真的會像那位理論家所斷言的那樣:“已經窮途末路了”。20多年過去了,中國畫并非像他所說的那樣,反而出現面貌多元、創作繁榮的局面。“窮途末路”的說法不僅在理論上站不住腳,在實踐上也是與事實背道而馳的。
真正對國畫創作生態造成威脅的是混亂的藝術市場和浮躁的創作心態。在最近的幾年中,中國畫創作呈現出繁榮和多樣的局面。藝術市場的繁榮極大帶動了國畫創作者的熱情,但也催生了魚龍混珠的現象,其結果造成藝術市場的泡沫越來越多,這不但不利于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從長遠利益上說,也不利于畫家的個人創作。因而,摒棄浮躁和功利心態,從基本的藝術語言和傳統思想開始,不斷修煉個人面貌,而不是僅僅從追求風格出發,才有可能創作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來。在這方面,20世紀的國畫大家成為可資參照的標尺和山峰。
毫無疑問,作為20世紀最有成就的國畫家之一,黃賓虹對于當代山水畫家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把黃賓虹山水作品為自己的研究對象者數不勝數,但能夠參透黃氏筆墨并有所創新者并不多見。畫家黃智程當算其中之一員。年已中年的黃智程1979年就在杭州創辦第一所業余美術學校,后又擔任文化部中國美術基地副主任,這使黃智程很早就有了與當代國畫大家交往的機會,與大家們切磋技藝成為可能,起點不謂不高。最近幾年,黃智程又在國家畫院范楊工作室研修,接著又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做訪問學者,師從陳平先生。這都為其進一步錘煉筆墨語言、深究傳統繪畫思想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客觀地說,以黃賓虹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并不討好,且不說黃賓虹深厚的傳統文化學養和豐富的人生閱歷,但就筆墨而言,也是眾多山水畫家可望不可即的高峰。以此作為追求目標,不但要有極大的勇氣,也需要極大的耐力。最近30年來,以黃氏筆墨為參照進行創作的山水畫家并不少見,但有成果者寥寥無幾,其重要原因就是只顧其“形”,不顧其“神”,以及缺乏筆墨背后所飽含的深厚學養。在黃賓虹的山水畫中,人格化的藝術情趣,已精簡為自然化的藝術情趣。將玄虛繁復的帶有隱喻性質的人格美,還原為單純直接的富于抒情性質的自然美。只注重其畫面本身的線條和墨色,而忽視與生命觀照的對象——自然的關系,必然會造成“神”的缺失。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在黃智程的作品感覺到了蘊涵在筆墨語言下的生機。
黃賓虹的筆法可概括為“五筆”,即“平、圓、留、重、變”,不過在具體的筆法上,黃智程并未完全照抄黃氏的筆法,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改造,同時他注意到黃賓虹所提倡的“積點成線”、“兼皴帶染”的方法,較為有效地解決了筆與墨之間時常存在的差異問題。黃智程另有一路筆法以密取勝,如《高壑云泉》筆墨密密匝匝,點苔用筆多變,時有尖筆、斜點,聚散有致,蒼茫中隱含秀潤,頗有王蒙遺風。就墨法而言,黃賓虹曾提出“七墨”,即濃墨法、淡墨法、積墨法、漬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特別是其晚年常用積墨法、漬墨法和宿墨法,營造出“干裂秋風,潤含春雨”般的筆墨趣味。從畫面上看,黃智程并沒有頻繁使用積墨和宿墨,在濃淡干濕的基礎上,更多地增加了皴染,因而,他的墨色并不太深,雖少了些厚重,但卻頗得淡雅溫潤之氣,而這正是浙江山水畫的特色之一,如《溪山訪友》、《春嶺云松》。黃智程的山水在置陳布勢上并沒有跳出黃賓虹山水的法式,但也有不盡然相同之處。如《高壑云泉》一畫中,自下而上山石拔地而起,充滿整個畫面,明顯與典型的黃氏山水構圖方式不同。畫家巧妙利用水口、溪水和云氣,使整個畫面氣韻貫通一氣,在如此大的尺幅上,營造出氣韻生動之感,著實不易。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中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人人言之。”取法之高方有可能達到高的創作水平,黃智程選擇黃賓虹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既是明智的,也是艱難的。所謂“仰之彌高,鉆之彌深”,黃智程的開闊眼界和艱苦努力必然會給他的山水創作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中青書畫家聯盟網)
黃智程簡歷
黃智程,1958年12月12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79年在杭州創辦第一所業余美術學校,1983年調入杭州市佛教協會(靈隱寺),在此期間曾求教于陸儼少、李可染、程十發、唐云、余任天等大家。1994年以來,先后進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學習,作品被多家國家核心期刊發表,并被國內專業機構展覽、收藏。現為中華兩岸文化基金會副秘書長,浙江省美協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