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墨池像酒杯 杯底開出雞冠花
國家考古工作隊隊員、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館長張萬星介紹說,在水環境進行考古作業的技術要求、考古人員在水下的停留時間和海水的能見度等都是試掘工作中的難點。來自廣東各地的十幾位考古工作者克服困難完成了對“南海1號”表層文物的取樣研究。
魏峻說,發掘文物不是此次試掘的重點,所以此次發掘的文物只有200多件。但4個探方可見,除表層的文物碎片外,船艙內的瓷器保存完好并成摞疊放。目前可見的瓷器,來自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浙江龍泉等幾大南宋名窯,與前次發掘出土的瓷器大體一致。
此次發掘的文物中,有2件特別的石器。其一是帶有雞冠花紋的石硯臺和一個石羅漢掛墜。雞冠花紋石硯臺倒置后是一個高腳玻璃杯的造型,張萬星介紹說,雞冠花紋和高腳酒杯是當時阿拉伯世界國家的流行紋飾,由此也可進一步證明“南海1號”的確是海上絲綢之路沉沒的商船。
試掘文物出土后被立刻存入海水中浸泡,維持其水下環境。然后送至國家文物局進行文化保護研究。具體的文物保存方案大約要一年多時間才能出來。對“南海1號”的大規模發掘必須等到切實的文物保護方案出來后才能進行。
張萬星說,由于“南海1號”沉入海中被淤泥覆蓋,細致的淤泥形成了像混凝土一樣的保護層,氧氣和藻類等都被隔絕于外,導致“南海1號”保存完整。現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正在籌建一個新的海水循環系統,海水經過臭氧處理后只剩下厭氧菌,這個循環系統建成后,將更有效地保護“南海1號”。
據張萬星介紹,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爭取在年底向公眾開放,屆時,公眾可以通過與沉箱平行的觀光臺直接目擊考古人員的水下考古作業,見證“南海一號”逐步顯現真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