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三發子”的哥鄭發(根據鄭金聚提供的照片翻拍)
蔣介石之母墓道。 中新社發 Northsun 攝
傳聞不同于傳奇,后者有真實為依據,傳聞則多是空隙來風,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上個世紀40年代初,有個河南農民由許昌來到重慶,尋他親生弟弟。尋親不奇怪,國難當頭,家人失散,但怪就怪在這人的長相:高桃,禿頭,寡骨臉,看上去像一個人。誰?說出來駭死王三他媽!莫非他要找的人是……“中!俺親弟弟就是蔣委員長!他小時不姓蔣,姓鄭,叫鄭三發子,俺是他親哥鄭大發子。”瘋子!眾人怪怪地盯著他,為他捏把汗??梢补?,當這事兒層層報告到當時陪都當局最高端,并未見龍顏大怒,倒是老蔣吩咐戴笠將他關進牢房,好吃好喝;過了一段時間,打發他回了原籍。
這件事,很快在重慶城風傳開了,但沒引起風波,街談巷議一陣也就丟在腦后。據后來考證,鄭大發子來渝尋弟是真,他確曾被關過監,而且被稱作“華子良”的韓子棟,就說在獄中見過此人。稀奇事一樁,東風過耳,不過是空了吹!自古以來,出于各種目的、扮著各種身份去攀附名人大腦殼的人多啦。
但怎么也沒料到,事隔多年后,即到了五六十年代,一本叫《金陵春夢》的大部頭小說掀起大浪,小說將“鄭三發子”舊話重提,并斷然結論:蔣介石就是鄭三發子,鄭三發子就是蔣介石!并說當初到重慶尋親的河南農民,確是他哥。這一說猶如晴天響雷,不單是故事發生地的重慶讀者,而且是全國讀者,無不瞪大驚奇的眼睛,看如何揭開蔣介石身世之謎……《金陵春夢》出版于1952年,作者是香港作家唐人。此書系紀實、演義小說,記述蔣介石一生;全書長達230萬字,分八集,共320回。此書在內陸暢銷;那個時期,一部宋喬的《侍衛官雜記》,一部唐人的《金陵春夢》,一唐一宋倆香港作家,都給蔣介石寫傳。這兩本書,在今天60歲以上讀者中無人不曉。
《金陵春夢》既是小說,就必然有藝術加工,當初神秘現身重慶的那位古怪的河南農民,成了作家肆意揮灑的重要人物。作為全書最引人入勝的第一集,把堂堂“蔣委員長”,由一個河南許昌鄭家的兒子,因逃荒隨母改嫁成了浙江奉化蔣家的兒子。第一回的回目是:《逃荒年鄭家拆骨肉;找奶媽蔣府迎新人》。第二回:《隨后父三發改姓蔣;歸奉化奶媽作夫人》。第五回:《鄭老大函詢三發子;侍衛官光臨前鄭家》。第六回:《三發子聞訊傷腦筋;鄭老大關進集中營》。這第六回的故事,便是前面提到的,鄭大發子神秘出現在重慶城中,寫他一路坎坷急于見到胞弟的殷殷之情,以及“三發子”高踞龍位六親不認的心理變化。世情冷暖,人面高低,作家唐人筆下的兩路口、上清寺冷霧寒風,炒米糖開水拖聲幺幺的吆喝聲,叫人好不感傷。
歲月匆匆,曾一度炙手可熱的《金陵春夢》,如今被人淡忘了;至于蔣介石即鄭三發子的離奇身世,傳聞始終無法得到證實;相反,有另一些考證,證明傳聞沒有存在的可能……重慶城是鄭大發子現身之地,也即是“鄭三發子”這一“國際玩笑”的發端之地。于今想來,唐人這部書,除了給重慶留下這則茶余飯后的掌故、傳聞之外,便只有拈須一笑:“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附笑談中”。這里,有必要對《金陵春夢》作者附筆一句:唐人,原名嚴慶澍,蘇州人,香港《新晚報》編輯主任,全國第五屆政協委員,1981年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