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更大的陰謀”
對于佳士得的行為,《誰在收藏中國》的作者吳樹是“陰謀論”的強烈支持者。他說,2005年“鬼谷子下山紋元青花大罐”以折合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這次拍賣創下的紀錄把元明清瓷器價格統統拉上了云霄,也讓“佳士得”在中國名聲大噪,然而,經過他的調查,此罐和它的主人卻始終沒有消息,吳樹不得不懷疑這是佳士得的一次“暗箱操作”。
吳樹認為,高價炒作中國文物其實是國際資本陰謀運作的一個切入口。自上個世紀末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人的名字開始登陸世界財富榜。與此同時,西方金融危機已初顯端倪,那些有著幾百年財富經驗的國際資本“狡兔”,便在新興經濟體國家尋找新的窟穴,不露聲色地把目光盯向了中國新富們剛剛隆起的口袋。每一場陰謀都需要一個切入口。晚清以來,中國的屈辱史和貧窮史給了那些國際資本抄盤手明確的暗示:愛國、愛財,是中國人在大崛起前夜的最佳情緒主題詞。于是,那些西方的陰謀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能同時調動“兩愛”情緒的中國文物作為切入口,精心策劃了一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掠財之戰。
在吳樹看來,這些“西方陰謀家”還有更大的陰謀在后面。在他們哄抬中國近代文物賺取暴利的同時,暗地里,他們又將黑手伸向了更珍貴、更值錢的中國高古文物,如夏商周銅器、上古瓷和上古玉……為實現他們的第二步攫財計劃‘暗渡陳倉’。“我們可以預見的是,這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過后,這一部分新流出的國寶,又將成為那些西方古董商炒作的籌碼,重現江湖,再次讓中國人巨額買單。”
“海外的中國文物,要區別對待”
那么,我們該以何種態度對待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呢?謝辰生認為,文物流失分兩個時期,新中國成立前的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大量文物流失,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歷史問題。另一個時期是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很多文物因盜墓、走私而流失,主要是經濟問題。
對于在海外的中國文物,謝辰生認為,其中有幾種情況要區別,“一個是珍貴文物與一般文物,一個是合法出去的與非法出去的文物,一個是過去出去的和現在出去的文物。我們應該分重點來看。是珍貴的,不管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都一定要收,只要能收就一定要收。我不贊成是中國文物都往回買。一般的沒必要買,在外頭還能起到文化交流作用。
過去和現在的,應該把重點放在現在,現在很多文物出去,你馬上去弄回來還能同時打擊犯罪,能在調查過程中提供線索找出犯罪集團呢。而買只能買合法出去的東西,非法的東西絕對不能買,買回來了以后等于承認其合法性了。只能政府通過國際公約的渠道去得到。
幾百年前的文物那些好東西基本上已經成為人家的,現在再要回來是很困難了,但能要回來的一定要繼續要。”
|